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巴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0 08:06

  本文选题:巴州 切入点:农村剩余劳动力 出处:《福建农业》2015年01期


【摘要】:新疆巴州是我国西北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当前巴州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巴州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以及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就业的支持。
[Abstract]:Bazhou, Xinjiang, is an underdeveloped region with relatively back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region with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hug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tential. At present, Bazhou i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t is necessary for Bazhou to be able to develop better and play its role more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分类号】: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超;推动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合理发展——兼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吴秀云,蔡凤兰,杨桂侠;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衡水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姚雷;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10期

4 马兵林,刘华;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经济与管理;2002年06期

5 李勇泉 ,高群;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探讨[J];技术经济;2002年11期

6 石亦;瓮安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见成效[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02期

7 冯;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J];南方农村;2002年02期

8 刘惠英,周曙东,杨基富;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分析及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周俊兰;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2年06期

10 李文安;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流的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双元;董水生;李宏宇;;关于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梁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3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苌花荣;杜小军;罗亚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的分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杜易;;人力资本投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宏升;;发展劳务品牌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河北省为例[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媛媛;郭为;;青岛市旅游发展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小勤;;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吸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赖小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红;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见成效[N];大同日报;2005年

2 谷文晓 杨伟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原则[N];经济参考报;2000年

3 周天勇;怎样才能稳定、安全和快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王选敬 侯维青;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杨柳青;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在?[N];四川科技报;2000年

6 谷亚光;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真的枯竭[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吴 斌;三项举措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N];中国工商报;2006年

8 吴斌(作者单位:东港市个体协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N];丹东日报;2006年

9 记者 阿欣;徐水1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刘桂敏 陈瑞燕;大城县唱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部曲”[N];廊坊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浚n\;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张军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文晔;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殷剑辉;天津市北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陈学红;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宋书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吸纳模式研究[D];沈阳大学;2009年

5 王志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问题探讨[D];南昌大学;2010年

6 谭程伟;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小钢;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李俊松;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9 周正宾;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学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5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85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