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雇农民工的城市劳动关系状况与公平感研究
本文选题:受雇农民工 切入点:劳动关系 出处:《青年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本文基于北京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受雇农民工的城市劳动关系状况对其公平感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年轻的新生代受雇农民工不易形成社会公平感;劳动获得相对较低不利于受雇农民工形成公平感;劳动保障完善有利于受雇农民工形成公平感;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不利于受雇农民工形成公平感。由此可以推断,改善受雇农民工的城市劳动关系状况,或许会成为提升农民工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突破口。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migrant workers in Beij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urban labor relations of employed migrant workers on their sense of fairness.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young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form a sense of social equity;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labor acquisi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a sense of fairness for employed migrant workers;Relatively large labor intensit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mployment of migrant workers to form a sense of fairnes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mproving the urban labor relations of employed migrant workers may becom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promoting the positive social ment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流动视角下的农民阶层分化与社会关系构建研究”(14CSH012)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近郊区城中村改造与外来人口管理研究”(13JDSHC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412.6;F24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英;;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态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2 李春玲;;各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李珂;;论劳动关系状况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约[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赵健杰;;公平与正义: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伦理维度[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赖伟军;吴志明;;底层中国的主体性建构:一个研究评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汪建华;孟泉;;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抗争模式——从生产政治到生活政治[J];开放时代;2013年01期
7 朱考金;城市农民工心理研究——对南京市610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8 罗忠勇;尉建文;;挫折经历、人力资本、企业制度与城市工人的社会不公平感 以10家企业工人的社会不公平感为例[J];社会;2009年02期
9 李培林;田丰;;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J];社会;2011年03期
10 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兰芳;徐光华;;体面劳动离我们有多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郭根山;刘玉萍;;提高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3 杨加成;秦启文;孙岚;;主动失地农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4 杜毅;王孔敬;;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分类实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5 陈海英;;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态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吴钦春;;从和谐社会视角考察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丁建峰;;看得见的正义——行为经济学的分配正义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郭根山;刘玉萍;;试论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提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牟果;毛艾琳;;北京市建筑工地农民工精神生活状况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琦;;以政府采购方式推动农民工就业与培训[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韶;;北京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分析视角——对在北京务工的500个农民工家庭的跟踪访谈数据分析[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刘妍;;和谐劳动关系的道德调节[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明华;;新国富论:农民工教育发展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未来的国富源泉[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建洲;;公民权、阶级形成与农民工问题的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李明华;;新国富论:农民工教育发展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未来的国富源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夏绘秦;李勤;;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农民农村问题还很严重——现阶段对“三农”问题的理性判断[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9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1705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0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