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现代城镇体系极核中心辐射力影响分析——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05 09:34

  本文选题:辐射力 切入点:层次分析法 出处:《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杭州都市圈是现代城镇体系发展的典型,本文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构建包括基础设施、综合经济、科技、开放、产业、企业等指标在内的城市辐射力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评价,断裂点模型进行辐射力测算,研究发现杭州市极核中心对周边县(市)域的综合辐射能力较强,各指标的辐射强度因空间差异各不相同,最后结合客观实际对辐射力进行评价分析并探索杭州都市圈的发展策略。
[Abstract]:Hangzhou Metropolitan Circle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system. This paper takes Hangzhou Metropolitan Circle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a city radiation power system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comprehensiv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ening up,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so on.The comprehensive radiation ability of Hangzhou polar core center to the surrounding counties (cities) was found to be strong, and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of each index wa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spatial difference.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objective reality, the radiation force i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area is explored.
【作者单位】: 地球科学学院浙江大学;
【分类号】:F299.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6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7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9 李继云;普希宁;;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10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祖群;;廊道分合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的生态效应及启示——荆州古城的实证研究[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打造“1966”四级城镇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07期

2 王海乾;高文杰;;基于市场经济的非整合城镇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S1期

3 周强;;临沂市构建和谐城镇体系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李靖;;国内外城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兼论贵州城镇体系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12期

5 张圣;李宏伟;;关于城镇体系研究的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8期

6 ;西安布局“一城多心”四级城镇体系[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6期

7 曹晓红;论城镇体系的复杂转换[J];城市问题;1989年04期

8 单文豪;上海市小城镇体系建设合理化问题研究[J];上海统计;1997年04期

9 高文杰;;经济区划与整合城镇体系[J];新经济;2013年29期

10 尤琳,李卫江;上海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探讨[J];城市问题;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录仓;;青海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王海乾;高文杰;;基于市场经济的非整合城镇体系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陈立立;;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重组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立立;;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重组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5 陈志强;;甘肃省河西走廊城镇体系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涛;;跨行政区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安树伟;母爱英;;近年来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特点与结构优化[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8 李宏静;王建力;;重庆市城镇体系研究——运用分形理论和灰色预测模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姚圣;;沿海省份欠发达城镇体系化路径——以南平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蒋秋丽;王发曾;;城镇体系网络化: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新途径[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伟林;用新型城镇体系推动城镇化发展[N];农民日报;2013年

2 大连普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普兰店市委书记 姜周;一核多点 构筑新型城镇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3 常洧鸿 杨扬;构建新型城镇体系[N];延安日报;2014年

4 记者 王强;促进产业人口聚集 加快城镇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N];延安日报;2014年

5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N];广西日报;2014年

6 马山县委党校 潘小龙;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N];广西日报;2014年

7 金雁索;推动武汉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发展[N];长江日报;2005年

8 木土;创新观念调整结构 建设新的城镇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建设统筹城乡的城镇体系[N];自贡日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优化空间构建“112”城镇体系[N];黔西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起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夏显力;陕西关中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蒲松林;城镇体系构建与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露露;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解析与时空演变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周宁;新型城镇化视角的聚落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笑男;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杨虎军;大同城镇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刘洋;以汲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变迁研究(1368-1952年)[D];郑州大学;2015年

4 孔静;四川省安岳县城镇体系结构特征与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兴华;五大功能区视角下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黄源;金华地区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高山嵩;吉林省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谷艳;鄂尔多斯市城镇体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建雄;四川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10 宋福娟;通化市城镇体系调整与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4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14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