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就业质量的组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6 00:03

  本文选题:就业质量 切入点:影响因素 出处:《东南学术》2015年01期


【摘要】:一直以来,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把复杂的、抽象的就业质量转变为可以度量、计算和比较的数据和信息。本文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评价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并甄选组合评价法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最后对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全面、客观和科学地评价就业质量提供思路和方法。
[Abstract]:All alo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The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key to improve employment quality. Its purpose is to transform complex and abstract employment quality into data and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measured, calculated and compared.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expert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ployment quality,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employment quality, and selects a combination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employment quality.Finally, a case study of the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comprehensiv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福建省就业基础工作重点研究项目“构建就业质量测量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02)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会计学会特殊研究项目“会计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T2013-01)
【分类号】:F24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曾向昌;;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系统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韶;徐向东;符志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2010年05期

3 周章明;曾鸿鹄;王敦球;;基于全面质量观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1期

4 苏丽锋;孟大虎;;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刘素华;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J];人口与经济;2005年06期

6 杨其勇;张杰;;“五个满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方焕新;梁程妙;曾杰豪;;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J];职业;2011年20期

8 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泽育;郭维昭;;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评价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2 史淑桃;;大学生就业质量趋势下行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史淑桃;;大学生就业质量性别差异渐显的原因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4 蔡加福;郭善耘;;提升福建就业水平的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5 吴云霞;李牧;;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杨聚鹏;;大学生就业评价的充分性问题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年04期

7 李凌;俞宁;;基于我国国情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年07期

8 余益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3年05期

9 杨昱梅;;基于AHP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年30期

10 王晓晶;陈婧;;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钱芳;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小舟;论上海市万人就业项目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中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问题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猛;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尧;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裴书涛;近期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董雪;中小企业就业责任制度探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匡琰;制造业劳务派遣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8 陈曦;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佳;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苏士尚;就业质量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剑;试论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评估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韩玉志;;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方法评介[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4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瑶祥;;走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问题研究的误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5期

6 曾向昌;;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分析研究[J];高教探索;2007年02期

7 阎凤桥;毛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8 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9 曾向昌;;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先就业后择业的辩证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10 史淑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步骤[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萍;张德然;杨兴琼;;改进的加权平均组合评价法及其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2 曾宪报;关于组合评价法的事前事后检验[J];统计研究;1997年06期

3 徐强;组合评价法研究[J];江苏统计;2002年10期

4 毛定祥;一种最小二乘意义下主客观评价一致的组合评价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5期

5 张居凤;汪玉;方志刚;;装备论证多方案组合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曾守桢;陈佳琴;王嬴政;;基于组合评价的浙江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年02期

7 李从欣;李国柱;;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组合评价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11期

8 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应用合作博弈确定组合评价权重系数的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3期

9 张士杰;王辛;;基于组合评价的皖北城市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程敏;陈辉;;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组合评价[J];城市问题;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华;张旭刚;王艳红;;基于拉开档次组合评价方法的制造过程资源环境属性评价[A];节能减排 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低碳经济下高技术制造产业与智能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马溪骏;李敏;程飞;;基于兼容一致性方法集成组合评价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美娟;陈国宏;陈衍泰;蔡彬清;;基于粗糙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阳;费成良;;一种基于距离熵和相对熵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高阳;费成良;;一种基于整体差异度与合作博弈的组合评价赋权方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兰涌;彭勇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组合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美娟;陈国宏;蔡彬清;;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城市发展水平实证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鹏宇;余宏明;师华鹏;;基于灰色绝对接近关联度的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组合评价[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朱志光;彭勇行;;水质组合评价研究[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庭荣;海运综合安全评估集成性方法(MIAM-FSA)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成良;组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董小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组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郁利花;组合评价的集成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陈衍泰;基于方法集的组合评价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5 侯芳;协商组合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李珠瑞;离差最大化思想下的组合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汪洋;道路交通安全组合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彩红;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组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李美娟;基于方法集的组合评价计算机支持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10 王瑶;基于组合评价法的政府采购供应商评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7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17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