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经济解释——基于时变产出份额改进的索洛残差法
本文选题:时变弹性 + 状态空间模型 ; 参考:《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01期
【摘要】:文章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出C-D生产函数的时变要素产出份额,并以此改进索洛残差法计算安徽省1992-2012年的TFP增长率,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TFP增长率变动趋势与全省宏观经济运行高度吻合,其变化滞后于长三角地区大约2年时间,但近年来变化时差逐步趋同。计量结果显示:安徽省1992-2012年平均TFP增长率为1.13%,相对较高;TFP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安徽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投入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7%,缺乏效率。最后得出促成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动力、提升人力资本的潜在增长动力、保证资本等实体要素的基础支撑力是未来安徽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utput share of time-varying factors of C-D production function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state space model, and the TFP growth rate of Anhui Province from 1992 to 2012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improved Solow residual method.The variation trend of TFP growth rate in Anhui Province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macro-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province, and its change lags behind tha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or about 2 years, but the change time difference gradually converges in recent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FP in Anhui Province is 1.13% from 1992 to 2012, and the relatively high growth rate of GDP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he growth rate of GDP, otherwise it does not hold true,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Anhui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type of capital input.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economic growth is only 7%, lacking efficiency.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undament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Anhui economy in the future is to promote the endogenous growth power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enhance the potential growth power of human capital and to ensure the basic support of substantive elements such as capital.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JL024)
【分类号】: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耘;杨朝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2 张小蒂;李晓钟;;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3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4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5 段文斌;尹向飞;;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6 李福柱;杨跃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方法应用述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李宾;曾志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8 周晓艳;高春亮;李钧鹏;;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赵海涛;高力;;中国旅行社业经营效率的动态变化——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3年02期
10 宋慧勇;章仁俊;;基于DEA-Malmquist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变动分析[J];企业经济;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传春;张雅静;;安徽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3 葛和平;曹家和;;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R&D)投资的策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4 杨秀艳;;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张林;高安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区域内生增长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6 张敏;;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效应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7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陈洁;吕廷杰;;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看我国电信改革成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李尽法;吴育华;潘海生;;基于Malmquist指数的钢铁企业效率测度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文溥;龚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导向的粗放型增长与国民收入结构失衡[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China's Growth Model and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the Open Economy[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 、反思与和谐发展——北京论坛(2009)论文选集[C];2009年
4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5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殷醒民;;30年中国工业生产力“数量革命”的经验解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8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9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小芬;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其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梁海灿;基于实物期权的高校科研人员绩效评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3 徐晔;张秋燕;;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4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5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6 张小蒂;李晓钟;;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7 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8 德怀特·帕金斯;杭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解释与展望[J];江海学刊;2007年01期
9 孙新雷;钟培武;;改革开放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与资本投入[J];经济经纬;2006年05期
10 刘光岭;卢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艳萍;郭鹏辉;梁伟;钱争鸣;;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经济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2 汪上;李宝礼;;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动态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3 何招军;;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我国房地产供需指标因素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年12期
4 何招军;;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房地产供需指标因素分析[J];西部金融;2013年01期
5 周文剑;;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浙江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实证检验[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7期
6 尹立彬;;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状态空间模型及协整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10期
7 李勇;王有贵;;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房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经济;2011年02期
8 孟浩;;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内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9 杨刚;吴燕华;黄静;;货币政策对区域住房市场价格的动态影响力研究——基于R形聚类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检验[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许福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J];价格月刊;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潘雄锋;史晓辉;王蒙;;我国科技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贯春;岳意定;贺磊;;两因子随机死亡率状态空间模型及长寿风险测度[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刘明明;顾兴源;王伟;;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随机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4 杨淑君;;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流动性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璋;高潮;;多元统计与经济系统状态空间模型[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7 李雪松;娄峰;;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学华;状态空间模型理论与算法及其在金融计量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7年
2 唐晓彬;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在我国经济周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杜世昌;多源多工序加工系统偏差流建模、诊断和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强;具有体制转移特征的状态空间模型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武旭斌;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姚如一;状态空间模型在经济指标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陈丹丹;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指数偏差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虎;变点估计值对状态空间模型预测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孙宏义;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4年
7 庄林凡;规范型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和状态估计[D];江南大学;2013年
8 邹健;含时变矩阵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与预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张福利;状态空间模型在季节性时间序列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茹正亮;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金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6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3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