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户毛竹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
本文选题:毛竹 + 生产效率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文章基于福建省南平建瓯市、建阳市,龙岩市连城县、上杭县,三明市尤溪县等毛竹种植重点县(市)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DEA-Tobit模型测算了福建省农户毛竹生产效率,并进一步对影响毛竹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户毛竹生产效率只有30%左右达到DEA有效,60%以上都处于DEA无效;竹农种植年限与是否加入合作社对毛竹生产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毛竹生产决策者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有林权证与毛竹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家庭劳动力个数、种植毛竹农户是否是示范户、除竹子种植外的其他收入与毛竹生产效率显著正相关。
[Abstract]: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 of key bamboo planting counties (cities), such as Jianou City, Jianyang City, Longyan City, Liancheng County, Shanghang County and Youxi County,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this paper uses DEA-Tobit model to calculat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in Fujian Province.Furtherm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bamboo in Fujian Province was only 30% or so, which reached the DEA effective rate of 60% or more, all of which were ineffective in DEA.Bamboo farmers' planting years and joining cooperatives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bamboo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age of bamboo production decision makers, the years of educ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forest right certificat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mboo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number of family labor force, and the number of family labor forc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mboo production efficiency.The income of bamboo farmer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林业局重大问题调研项目“中国林业食物生产的潜力与贡献研究”(编号:ZDWT-2012-5) 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竹子产业生产效率研究——基于农户视角”(编号:2014R0018)
【分类号】:F224;F3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烨炜;王静;;基于两阶段DEA的山东棉花生产效率评价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2 张凌;齐中英;;基于DEA的企业R&D绩效两阶段评价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金福良;王璐;李谷成;冯中朝;;不同规模农户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函数与1707个农户微观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石晶;李林;;基于DEA-Tobit模型的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分析[J];技术经济;2013年06期
5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1999~2003年)——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来自湖北省农户的微观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6 孔祥智,庞晓鹏,张云华;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04期
7 曹慧;秦富;;集体林区农户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玉佳;傅新红;;农户蔬菜生产经营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彭州市西北村和胜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高雪萍;艾施荣;;农业现代化因素与江西水稻单产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3 范丽霞;;农村中小企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4 申探明;姜雅莉;;中国苹果主产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北方园艺;2012年13期
5 臧良震;支玲;齐新民;;天保工程区农户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以重庆武隆县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丁重;邓可斌;;政治关系与创新效率: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7 刘莉;武云亮;;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陈开军;贺彩银;张永丽;;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进步——基于拉—费模型的理论机制与西部地区八个样本村的微观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9 杨钢桥;彭钱英;;市场价格对农户耕地流动资本投入的影响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10 冯艳芬;王芳;杨木壮;;广州市典型作物投入产出与生产经营绩效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安玉发;彭科;;我国蔬菜产业低碳化发展思路探究[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米健;罗其友;;城郊型马铃薯生产函数、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差异[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3 张忠明;;河南滑县小麦生产函数研究[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瑞峰;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消费与政策效应[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新旺;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丁重;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天懿;天津市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夏勇开;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官小春;高科技企业研发超越预算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争;中国油菜生产技术供需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树明;中国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庄道元;基于农户视角的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推广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月;武汉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建红;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端瑞东;我国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云钦;不同经营形式下的私有林经营规模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刘明明;四川大豆种植模式的技术效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司秀林;成都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效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杨晓冬;农业信息化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评价与对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赵俊;我国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罗航艳;我国农业效率增进、技术进步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田勇;耕地产出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丹;王玲瑜;;油菜主产区和兼业区农户种植面积决策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钟甫宁,徐志刚,傅龙波;中国种植业地区比较优势的测定与调整结构的思路[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12期
3 彭可茂;席利卿;;近20年我国油菜生产技术效率测定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4 戴淑庚;曾维翰;;祖国大陆台资集中区与台湾地区经贸合作的绩效比较——基于DEA-Tobit方法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3期
5 丁玉;何安华;汪丽华;;我国棉花产业供求现状与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6 张凌;齐中英;;基于DEA的企业R&D绩效两阶段评价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晋洪涛;;入世以来我国棉花主产区竞争力变化与政策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8 李然;冯中朝;;中国各地区油菜生产率的增长及收敛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刘玉铭;刘伟;;对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检验——以黑龙江省数据为例[J];经济经纬;2007年02期
10 石森昌,林秀梅;中国粮食生产模型与投入要素效益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刘锐 杜珉;[N];农民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海清;中国棉花产区比较优势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762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6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