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大城市周边生态抑制型贫困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4-18 13:09

  本文选题:生态抑制型贫困 + 贫困成因 ; 参考:《生态经济》2015年10期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减贫取得重大成就,为世界减贫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贫困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历史性难题。在我国某些大城市周边区域由于承担生态涵养和生态安全特殊功能而形成的"生态抑制型贫困区域"是一类特殊贫困区域,也是有望率先实现减贫、脱贫的重要区域。文章在梳理分析前人对生态抑制型贫困的概念、成因及缓解措施研究的基础上,从利用相邻城市资源、跨区域合作、多主体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生态抑制型贫困减贫研究的方向和相关建议。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reduction and has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poverty reduction in the world. However, poverty is still a major historical problem restric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The "ecostatic poverty region" formed in the peripheral areas of some big cities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special funct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a kind of special poverty-stricken reg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g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take the lead in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verty eradication.On the basis of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concept, causes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of ecological poverty, the paper makes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neighboring cities and cooperates across region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and suggestion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on poverty reduction of ecological suppression type in the aspects of 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都市周边生态抑制型贫困区减贫机制研究——以环京津贫困带为例”(71203016)
【分类号】:F323.8;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可云;郑拴虎;赵秋喜;;关于带动北京周边贫困地区发展问题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祝志勇;重庆市扶贫开发途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黄成敏,艾南山,姚建,罗文锋;西南生态脆弱区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4 赵毅,陈国生;欠发达区县旅游开发研究──以重庆潼南为例[J];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5 宋崇真;周玉华;;生态脆弱区保护立法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周民良;;贫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董锁成,吴玉萍,王海英;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8 王晓海,王晓霞;“环首都贫困”及其根源解析[J];调研世界;2005年07期

9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环首都贫困县扶贫路径新探——制度建设[J];调研世界;2006年01期

10 孙继凤,刘爱荣;贫困区的发生类型与可持续性脱贫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宏;;从贫困理论到贫困救助理论——贫困理论功能的适用性下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蒋小兵;;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张永良;刘科伟;;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及人口转移的经济行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4 张永良;张学琴;郑伟;;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个体·企业及政府行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5 王君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6 麻建学;韩建民;;甘肃省生态贫困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7 吴之正;顾卫;许映军;林叶彬;黄树青;;基于生态足迹的沧州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8 杨铭;;中国西部发展生态农业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9 姜真林;;旅游扶贫的一种模型化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10 张怀山;乔国华;王春梅;张茜;;西北荒漠绿洲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瓜州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让;西部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陈勇,徐小燕;BOT模式在我国西部旅游扶贫项目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3 闵庆文,刘寿东,杨霞;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4 张卫国,马瑾,张立恒;西部工业经济增长与污染治理效益分析[J];财经科学;2003年04期

5 钟祥浩;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6 吴玲玲,陆健健,童春富,刘存岐;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7 黄成敏,艾南山,姚建,罗文锋;西南生态脆弱区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8 ;湖南大庸市广开门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财会通讯;1987年02期

9 简仕明;重庆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途径初探[J];重庆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10 唐茂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与前景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坚;何光源;崔海容;叶明立;朱岩;;抑制型离子色谱法检测蔬菜中的亚硝酸盐与硝酸盐[J];检验检疫学刊;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丽;;全新离子色谱柱抑制型电导法检测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A];第11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2 于泓;郑文凤;;乙二胺-络合有机酸为流动相的非抑制型离子色谱法分析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消费者报 邹本X;老年人消费以抑制型为主[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2 副主任医师 杨超;反复晕厥要警惕VVS[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振亚;抑制型电导法离子色谱检测在环境、食品中的阴离子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68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68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