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不同国家城市化中期阶段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1 13:32

  本文选题:中期城市化 + 碳排放 ; 参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城市化中期是城市化率30%~70%的阶段。文章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发现城市化中期的年碳排放量与年人均碳排放量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虽然各国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所有对象均不会在城市化中期出现碳排放的峰值,碳排放下降拐点的出现应在城市化后期。再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各国在碳排放总量与城市化之间未必存在因果关系,但人均碳排放与城市化之间基本存在因果关系。
[Abstract]:The middle stage of urbanization is the stage of urbanization rate of 30% or 70%. By comparing the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hina,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annual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annual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urbaniz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growth rate of each country, all the subjects will not have the peak of carbon emission in the middl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carbon emission decline should occur in the later stage of urbanization. Through Granger causality test, it is proved that there is not causality between total carbon emission and urbanization, but there is causality between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 and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GL0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分类号】:X22;F29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薛冰;李春荣;刘竹;耿涌;郗凤明;;全球1970—2007年碳排放与城市化关联机理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6期

2 何建坤,刘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淑娟;;广东省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减排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2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3 段显明;童正卫;;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析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魏娜娜;于萍;;平板玻璃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探讨[J];玻璃;2011年01期

5 周叶;何慧;陈俊君;;排放影响因子与碳足迹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6 赵成柏;毛春梅;;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7 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_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8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9 杜雪明;王高尚;陈其慎;徐铭辰;;论购买力平价在资源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10 李晓明;王安建;于汶加;;基于能源需求理论的全球CO_2排放趋势分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静;高良敏;;淮南市碳排放定量核算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吴国华;张春玲;;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婧;;我国治理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的市场机制探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5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6 臧良震;张彩虹;;中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方式与CO_2排放量的动态响应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5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陈春桥;杜启云;胡小强;钟振远;欧阳洁;;北京市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结构分析[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6生态城市与绿色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群伟;全要素视角下的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曲建升;中国欠发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对策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巢惟忐;低碳经济背景下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付慧;内蒙古自治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宇飞;城市碳排放清单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4 孙乾;低碳经济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探讨[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朱彦梅;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及国际比较[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建华;重庆市碳排放特征分析与减排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甲庆;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余建清;广东省化石燃料碳排放的地域差异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陈春桥;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贺晋瑜;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牛桂敏;;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思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4期

2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12期

3 秦大河;罗勇;陈振林;任贾文;沈永平;;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6期

4 郑国光;;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思考[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2期

5 蔡博峰;;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1期

6 何建坤,刘滨,张阿玲;我国未来减缓CO_2排放的潜力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王伟中,陈滨,鲁传一,吴宗鑫;《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杨子晖;;“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J];世界经济;2010年10期

9 潘家华;;低碳转型的背景与途径——从哥本哈根会议说起[J];阅江学刊;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782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82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b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