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地产风险识别与评估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平衡计分卡 + 物流地产 ; 参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物流地产被认为收益稳定回报合理,近年来在需求拉动、供给推动、土地成本及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物流地产已经成为热点投资的背景下对其风险的研究和关注尤为重要。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在风险识别和评估中能够较好地兼顾战略和战术、内部和外部、短期和长期以及结果和过程的平衡,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对物流地产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分别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分解形成了风险因素体系。运用熵理论构建了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物流地产企业实际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运用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出发识别物流地产的风险因素,有利于实现风险管理的战略全局性、风险识别的内在逻辑性及风险因素的整体平衡性,实现经营业绩和风险管控的协同。
[Abstract]:Logistics real estate is considered to be a stable and reasonable return on income.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action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demand-driven, supply-driven, land cost and policy support, there has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context of logistics real estate has become a hot investment in the context of its risk research and atten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tool, balanced scorecard (BSC) can balance strategy and tactics, internal and external, short and long term, results and process in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research. Therefore, based 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risk factors of logistics real estate, and decomposes the risk factors system from the financial dimension, customer dimension, internal operation dimension and learning growth dimens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entropy theory, and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logistics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use of balanced scorecar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logistics real estate from four dimensions is benefic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overall nature of risk management, the inherent logic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the overall balance of risk factors. Achieve synergy between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YBJJ036) 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KJ131506)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大委托项目(KY201328Z)
【分类号】:F259.2;F29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英;王锋军;;物流地产运营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09期
2 章穗;张梅;迟国泰;;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3 郭存芝,陈红兵;证券投资风险的熵权系数评价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4 陈建校;方静;;我国物流地产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09年04期
5 张兆国,陈天骥,余伦;平衡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J];中国软科学;2002年05期
6 毕晓娜;;2006物流地产关键词[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孝新;熵权法在股票市场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2 朱锡庆,朱致贵;银行资源分配方案风险的熵评价[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周朝阳;宋锐林;;基于熵权法的生态设计决策模型[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4 宋立国;潘新祥;董景明;刘立国;于可真;;基于熵权的船舶主机状态监控及评价模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饶扬德;企业经营绩效的熵权系数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4期
6 姚梅芳,郑雪冬,金玉石;基于Kaplan-Norton BSC法的高科技网络及软件创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6期
7 邓红卫;胡普仑;杨念哥;高峰;翟建波;;基于组合赋权TOPSIS的采矿方法优选[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阎银泉;;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2年33期
9 程小辉;梁启亮;何军权;;基于熵权法的WSNs性能指标权重决策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10期
10 欧阳林寒;马义中;汪建均;吴锋;;基于熵权理论和双响应曲面的稳健设计[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孔玉生;苗晴;宋文阁;;试论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管理[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志成;;物流地产投资前的几点理性思考[A];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转变发展方式——福建省土地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振忠;基于随机森林和Copula的港口物流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陈秀莲;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一体化与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孙明海;医药企业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利君;科技园区系统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张秋红;电信运营商间合谋行为的机理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6 兰永;EVA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应用价值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吴杰民;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鹤达;基于资源观的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瑛;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戴胜利;企业营销风险传导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伟华;物流地产的价值创新与运营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晓梅;云南烟草工业企业对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勰;基于数据融合的产品设计评价与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袁琳;物流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边锋;证券投资组合有利信息率风险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宗虎;城市公路交通对物流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郭杰;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毕宏杰;基于非线性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肖雄;限额设计在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姜梅;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人力资源决策支持系统[D];四川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王锋军;;物流地产运营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09期
2 杨惠敏,付萍;基于熵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吴强;解金玲;;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区域科技实力DEA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1期
4 朱顺泉;;泛珠三角各省区科技实力评价与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1期
5 姚培龙;;科技计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7期
6 于鹏飞;王丽娜;;财务预警中样本数据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会计之友;2005年12期
7 吴强;梁j;;基于文献聚合分析的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8 殷晓莉;王里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06期
9 郭存芝,凌亢,刘容华;证券投资风险评估的AHP结构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10 杜纲,岳松涛;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的熵权系数优化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轩琳娜;河南省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D];郑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晓娜;;物流地产升级进行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23期
2 张显基;;物流地产中国路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24期
3 张晓姣;;我国物流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22期
4 张晓姣;;我国物流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特区经济;2008年09期
5 孟玉飞;;国内外物流地产发展对比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11期
6 敬春菊;;山西物流地产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5期
7 郑荣宝;;物流地产投资前的几点理性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5期
8 邢金凤;;我国物流地产发展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9 顾湘;;物流地产对现代物流业的推动作用及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0年17期
10 侯普光;;物流成本视角下物流地产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鑫森 汪珂平;物流地产 下一个财富聚集点[N];成都日报;2006年
2 本刊记者 汪珂平 蔡鑫森;物流地产 褪去面纱迎来春天[N];成都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燕;上海物流地产资源稀缺 仓库投资成为亮点[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4 贾旮菲;物流地产升温说明什么?[N];现代物流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曾一宁;外资巨头围猎物流地产[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梁展宏;物流地产项目首现中山[N];中山日报;2013年
7 实习记者 于文婕 本报记者 潘沩;嘉民基金另类扩张:为何偏爱物流地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8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鲍家伟;物流地产热,警示了什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李芏巍;对中国物流地产的几点看法[N];现代物流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周翔宇;潘乃越:有效用地和有效客户是物流地产核心资源[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兴超;不确定条件下物流地产投资开发规模与时机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璐轶;物流地产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袁琳;物流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陈兵华;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安博中国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谷伟华;物流地产的价值创新与运营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5 徐继伟;物流地产投资风险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6 柴莹;我国物流园区物流地产投融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佟甜甜;长吉图区域物流地产项目风险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8 吴宗虎;城市公路交通对物流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骄;物流地产商投资综合保税区的演化博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袁宏学;GLP物流地产项目工期管理研究及对策[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9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9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