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教育、非正规就业与劳动力收入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6 10:47

  本文选题:教育 + 非正规就业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摘要】:在动态面板数据的System-GMM模型基础上,利用CHNS数据研究不同教育程度的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的教育组别,两部门收入差异存在着明显不同。正规就业者的收入优势只在高中教育组和大专及以上教育组显著存在,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就业者的收入并没有显著的部门差异。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两部门教育回报率差距变大;高中教育组在两部门的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非个体特征因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而大专及以上教育组在两部门的收入差异则更多来自于个体的资源禀赋。这说明,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在两部门收入差异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GMM model of dynamic panel data, this paper uses CHNS data to study the wage differences between informal employment and regular employed person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inco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groups. The income advantage of regular employment is only in high school education group and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epart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income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following educational level. Further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gap in the return rate of education in the two sector increa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ome of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group in the two sector is mainly due to the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caused by no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e income difference in the two sector is more from the individual resource endowment. This shows that human capital, especiall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co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维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委组织部;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民工身份转化与城乡劳动市场整合机制研究——非正规就业视角”(2013SJB790056)
【分类号】:G40-05;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尹志超;甘犁;;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2 吴要武;;非正规就业者的未来[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3 常进雄;王丹枫;;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4 魏下海;余玲铮;;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与分解的发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5 胡凤霞;姚先国;;城镇居民非正规就业选择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小博;;城市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贡献——基于收入不平等的分解[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2 王鹏;;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回归方程分解[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3 徐成波;;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占红沣;;现阶段“限薪”问题的法社会学探讨[J];法学;2010年03期

5 李明;潘春阳;苏晓馨;;市场演进、职业分层与居民政治态度——一项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2期

6 吕晓兰;;就业流动、市场分割与行业收入差距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7 宁光杰;;自我雇佣还是成为工资获得者?——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收入差异[J];管理世界;2012年07期

8 陈纯槿;李实;;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收入不平等:1989~2009[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9 李程晨;;国内行业工资差距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13年06期

10 吕延方;;公共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及其差距的关联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潘红波;余明桂;;政治关系、银行业开放与银行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华;展凯;邹琪慧;;寿险保单退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GMM模型的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4 何青;方才;;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真的有影响吗——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粟勤;张海洋;王佳俊;;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王维国;杜修立;;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动态Panel Data模型方法[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7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8 田柳;赵军;;二元财政、城乡差距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龚新蜀;顾成军;;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出口与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基于新疆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马晓芸;谢洪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瑞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彭竞;中国教育回报率的城市差异及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姜励卿;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胡凤霞;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林胜;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颖岚;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不同所有制部门内及部门之间的教育收益率差异[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坤;我国公有部门与非公有部门工资差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陈华;两性微观教育收益差异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建宇;我国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广东商学院;2010年

5 崔桂山;SNA(2008)框架下中国非正规就业规模估计方法与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D];山东大学;2012年

7 游松;关于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进一步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2年

8 李小顺;我国教育收益率内部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9 汪娜莎;我国城镇居民非正规就业选择行为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石薇;非正规部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力度与影响路径[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小博;;城市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贡献——基于收入不平等的分解[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2 常进雄;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非正规就业[J];财经研究;2003年12期

3 胡鞍钢,杨韵新;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4 张华初;非正规就业:发展现状与政策措施[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5 金一虹;;女性非正规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徐林清;;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03期

7 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8 潘士远;;贸易自由化、有偏的学习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9 张车伟;薛欣欣;;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10 尹志超;甘犁;;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洪刚;;非正规就业浅析[J];劳动保障世界;2003年05期

2 ;非正规就业成为中国女性主要就业方式[J];职业;2004年03期

3 贾玉洁;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4年03期

4 曾毅红;;让非正规就业也很体面[J];中国财政;2004年08期

5 蒋萍;也谈非正规就业[J];统计研究;2005年06期

6 李翔,石晓梅;努力实现非正规就业市场的正规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李郁;非正规就业理论在中国实践的评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樊荣;浅析山西非正规就业发展的主要特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9期

9 楚凤梅;李恩平;;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2期

10 张桂香;非正规就业问题初探[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韩伯仁;徐月虎;;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咨询课题——“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比较及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简介[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4 薛德升;方逸涵;;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区域差异[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丁小翠;;试析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困境[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6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冯小茹;;非正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谢妍翰;;大城市“城中村”女性非正规就业[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本报记者 郑勇 嘉宾:中国工运学院副教授 乔健;为非正规就业创造良好氛围[N];工人日报;2002年

2 张华初;关于非正规就业发展现状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黄晓芳;非正规就业 胃口有多大[N];经济日报;2001年

4 本报评论员;非正规就业大有作为[N];辽宁日报;2002年

5 陈科;从法律视角看非正规就业[N];四川日报;2004年

6 廊坊市就业服务局 刘凤川;解决和降低就业压力的好方式推进廊坊市非正规就业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5年

7 杨素青;规范发展非正规就业[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记者 李勇;应鼓励有自助性的非正规就业[N];湖南日报;2009年

9 实习生 刘丹萍 记者 姜艳;未来3年我省非正规就业可创造岗位650万[N];河北日报;2009年

10 记者肖兰;促进非正规就业 破解“就业难”[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唐斌尧;中国转型期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的福利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袁霓;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6 黄苏萍;东北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非正规就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凤霞;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静;非正规就业“正规化”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于淼;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3 邹欣宏;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军;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夏成方;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绪东宇;关于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人群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段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8 江娜;城镇非正规就业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陈绮;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贺歆;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5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05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