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1985~2010年中国城市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演变轨迹

发布时间:2018-05-03 17:48

  本文选题:城镇化 + 城市规模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9期


【摘要】:采用市辖区统计数据、GIS空间分级方法以及重心移动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针相适应,2000年之前中国总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及特大城市周边地区集群式布局与东中西非均衡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2000年之后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集群的现象更加明显,但全国层面逐渐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规模的重心历年均位于苏鲁豫皖交界附近,"由北向南"移动的特征最为明显,东西向的移动距离较小且移动方向不尽一致,不仅反映了区域与城市发展政策对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反映了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效率。
[Abstract]:By using GIS spati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gravity center moving model,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population, economy and land use in China from 1985 to 2010 and the evolution track of center of gravity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line with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before the year 2000, China generally formed the urban space of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megacities an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ast, Central and West Africa. Since 2000, the phenomenon of urban clusters i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s become even more evident. However, at the national level, a relatively balanced spatial pattern of relatively high level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urban population, economy and land use scale in China has been located near the boundary of Jiangsu, Shandong, Henan and Anhui provinces in the past yea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from north to south" are the most obvious. The moving distance of east-west direction is small and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is not consistent,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policies on the urban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 but also reflects the spatial efficiency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5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27)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杰;陶岸君;吕晨;;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2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3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4 宋伟;我国城市分布重心的迁移趋势[J];城市问题;1988年02期

5 鲍超;陈小杰;;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研究评述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10期

6 冯宗宪;黄建山;;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7 王欣;吴殿廷;肖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重心迁移[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8 叶明确;;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迁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9 颜俊;王章华;;30年来中国人口、经济、产业重心演变的轨迹及其对比[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方创琳;;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优化的科学基础与框架体系[J];经济地理;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凤杰;张爱平;马楠;;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分异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2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3 赵小风;黄贤金;张兴榆;陆汝成;李衡;;区域经济重心及COD、SO_2、TSP排放重心演变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4 张兴榆;黄贤金;赵栻泰;王倩倩;陆汝成;赵小风;;近1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重心与经济重心迁移轨迹对比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5 黄峥;徐逸伦;;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6 曹晓仪;林天应;张艳芳;董治宝;;1999—2010年重庆市人口与经济重心迁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袁晓玲;许杨;杨万平;;基于重心法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8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J];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1年03期

9 王伟;;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重心轨迹特征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3期

10 冯根福;蒋文定;黄建山;;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空间分布关系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家君;;河南省城镇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张军民;侯艳玉;;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目标一致性评估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琳;苏静;张侠;王琦;张文静;;陕西经济重心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重心路径演变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4 罗其友;刘洋;高明杰;;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分析[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5 陈筠婷;兰波;;重心视角的广西人口与工业发展时空关联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6 刘满芝;马燕燕;周梅华;王兆密;;中国煤炭供需与经济的重心演变轨迹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傅娟;孙久文;;基于GIS的新疆消费重心转移路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婷婷;龙花楼;;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演变格局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9 王莹;乔杰;;西北大城市近郊区镇域“人-地关系”变化趋势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10 王莹;乔杰;;大城市近郊区农村劳动力与农地重心耦合态势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王国栋;沿海与内陆就地城市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马瑞华;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赵哲远;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10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代o;潇;重庆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苑旭娟;山西省城市空间布局及集聚效应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余静静;我国房地产价格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潘晶;近30年来兰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赖妙华;“城”“镇”化态势下广东省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区域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6 于高波;我国中小城市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3期

2 薛俊菲;陈雯;曹有挥;;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基于城市单元的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3 张锦宗;朱瑜馨;曹秀婷;;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4 许锋;周一星;;我国城市职能结构变化的动态特征及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5 张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体系的演变[J];城市规划;2001年04期

6 王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历史与现实[J];城市规划;2007年10期

7 杨开忠;陈良文;;中国区域城市体系演化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3期

8 孙久文;焦张义;;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J];城市问题;2012年07期

9 于涛方;顾朝林;吴泓;;中国城市功能格局与转型——基于五普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5期

10 黄建山,冯宗宪;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婷;董蓉;;我国在东盟10+3投资网络中角色地位演变轨迹[J];商场现代化;2014年16期

2 张建梅;;广东内外需结构:演变轨迹及协调路径分析[J];广东经济;2010年10期

3 郝继明;;60年经济体制:演变轨迹与基本经验[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8期

4 曾光光;;从近代化的演变轨迹看当代广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5 郁雨;;“日本制造”的演变轨迹[J];今日浙江;2003年Z1期

6 杨剑;;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与演变轨迹 专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教授[J];新经济导刊;2009年07期

7 巴曙松;香港利率市场化风暴的现实背景与演变轨迹[J];武汉金融;2002年03期

8 范德章;对我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认识的演变轨迹[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孙殿明;韩金华;;建国6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演变轨迹及原因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张晓群;全球性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轨迹[J];理论月刊;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金华;白子芳;李忠华;;建国6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演变轨迹及对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娉婷;;1989-2009年天津工业重心演变轨迹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西安市志》二、五卷出版[N];西安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伟;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战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39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39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