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福建省 + 新型城镇化 ; 参考:《福州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蒂格列茨(J.E. Stislitz)教授认为21世纪对全人类的发展进程起到重大影响的当属中国的城镇化及美国的高科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因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大引擎,也是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和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而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是广大农民。所以本文主要探索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提出研究背景,指出选题的原因,同时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情况并借鉴其研究成果,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新型城镇化和农民增收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奠基;第三部分主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以此来测度当前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为下文探究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提供实证分析数据;同时第四部分分析当前福建省农民收入构成及结构变化情况,并在城镇化视角下分析限制福建省农民增收的因素,为下文的机理分析指出问题所在;第五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定性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第六部分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来定量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分为长期影响及短期影响;第七部分主要是依据前文分析,对于加快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对策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与展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民各种收入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及短期影响关系,并就如何加快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给出相关对策:①转变发展理念,持续增加农民纯收入;②合理规划布局,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③推进产业经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④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⑤创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⑥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Abstract]:American economist , Nobel Prize winner Stiglitz ( J.E . ) Professor Stislitz believes that the 21st century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hole human being , which belongs to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high - tech of the United States .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the farmer ' s income 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
The third part mainly sets u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uses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Fujian province .
At the same time ,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change of farmers ' income in Fujian Province ,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e view of urbanization ,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 for the following mechanism analysis ;
The fifth part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n farmers ' income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two parts .
The sixth part us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n farmers ' income , which is divided into long - term and short - term effects ;
The seventh par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former analysis ,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farmer ' s income to provide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
Finally , the conclusion and prospect of this paper are pointed ou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 has long - term equilibrium and short - term impact relation with the peasants ' income , and how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farmers ' income increase and giv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 ( 1 ) change the development idea , continuously increase the net income of farmers ;
( 2 )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layout to increase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ers ;
( 3 ) Carry forward the industrial operation , increase the farmer ' s operating income ;
( 4 ) Improve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 wages ;
( 5 ) Reform of innovation system , increase farmers ' property income : ( 6 ) Increase support and increase farmers ' transfer income .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7;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51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5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