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建设用地过度扩张致经济低效增长的机理

发布时间:2018-05-11 23:13

  本文选题:建设用地扩张 + 资本产出比 ; 参考:《城市问题》2015年08期


【摘要】:运用面板计量模型、索罗增长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扩张带来了建安资本的相应增加,由此显著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在中国目前的区域竞争环境与财税体制安排下,以及金融信贷的支持下,容易产生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及建安资本过度投资问题;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引起资本产出比增加,令经济增长因缺乏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为摆脱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进入索罗增长模式的进程,应严控建设用地扩张,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水平,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Abstract]:Using panel econometric model, Solow growth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xcessiv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on the ability of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brings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 of Jian'an capital, and thus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current region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d fiscal and tax system arrangement in China, and with the support of financial credit, it is easy to produce the problems of excessiv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excessive investment of capital in Jian'an, and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capital output ratio. Economic growth is not sustainable because of lack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entering the mode of Solow growth, we should strictly control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economic growth and for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测绘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627)
【分类号】:F299.23;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2 谭荣;曲福田;;中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资源保护:从两难到双赢[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3 王玺;张勇;;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水平的估算——从中性技术进步到体现式技术进步[J];中国软科学;2010年04期

4 姜海;曲福田;;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5 李鑫;张瑞平;欧名豪;孙敏;;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长贡献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6 吴群;方杰代;;地方政府税收偏好对城市产业用地利用变化影响的初步考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传春;张雅静;;安徽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葛和平;曹家和;;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R&D)投资的策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3 沈娜;蒋冬梅;诸培新;;耕地资源综合价值量化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4 孙爱莲;李效顺;;基于耕地综合价值测算的XX市征地补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5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6 杨秀艳;;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7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8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9 王春业;;宪法及其生成的经济分析——宪法产生的非文化解读[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10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分税制下政府行为的扭曲与矫治[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谭荣,曲福田,郭忠兴;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3 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4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5 喻燕;卢新海;;建设用地对二三产业增长贡献定量研究——武汉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6 戴双兴;;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陈蓉;;浅析制度环境与地方政府行为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8 李善同,侯永志;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9 钱忠好;中国农地保护: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10期

10 陈江龙,曲福田,陈雯;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报送建设用地备案数据有关要求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4年09期

2 吴先华,齐相贞;江苏省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3 ;细化监管是化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要条件[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1期

4 方先知,何继善;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研究——以湖南为例[J];系统工程;2005年09期

5 焦清;赵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布局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年S2期

6 麻战洪;申志军;李慎鹏;唐孜斌;;湖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01期

7 尹庆志;;菏泽城市建设用地潜力情况调查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4期

8 黄兴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0期

9 李宗华;;武汉市建设用地增长趋势预测及对策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10 ;关于做好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有关工作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秀燕;陈松林;;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诗苑;陈松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晓磊;於忠祥;;试论建设用地置换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袁志良;彭锦辉;王思奇;;建设用地清理试点作法与问题剖析[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5 孙荣第;宋宇江;;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探讨——以鞍山市为例[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贺燕;;新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7 李琳;陈松林;邓华灿;;基于分形理论的建设用地扩展研究——以福州市为例[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8 陈华;邓传明;狄秀梅;;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探讨[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查松;张京祥;;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及其原因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汤怀志;吴克宁;靳取货;;对区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发展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兴局;长兴鼓励建设用地复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李恩平;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N];经济日报;2004年

3 颜晨;北京第二次土地联席会将为土地政策定调 建设用地在调控重点[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湖南省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禹盛初;建设用地怎样跟踪检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赵黎明;建设用地的置换方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柳尧杰;我市建设用地文章“破题”[N];莱芜日报;2007年

7 冯军 冯国南 俞义;今年建设用地启动指标5595亩[N];宁波日报;2007年

8 记者 黄志军邋通讯员 李欣松;我区去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同比下降11.53%[N];法治快报;2008年

9 魏继禄邋记者 魏有景;加强供后监管 规范建设用地[N];南昌日报;2008年

10 田扬 张继军;滁州市实施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月报制度[N];安徽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亚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煜红;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志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韩晓宇;基于人本经济视角的公路建设用地合理性评价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龙;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红欣;石家庄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姚小薇;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刘宗强;山地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尹菊琴;建设用地增长分析及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何良将;现行建设用地配置模式真的管用吗?[D];浙江大学;2010年

7 宿洪超;吉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梁发超;省域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敏;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郝方方;基于城镇化进程的甘肃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6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76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