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乡社会变迁统合性视野中的城市社会与社区——“全域城市社会”理念下的生态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8-05-16 05:20

  本文选题:城乡社会变迁统合性视野 + “全域城市社会”理念 ; 参考:《思想战线》2015年01期


【摘要】:当代中国城乡社会异常快速的变化引发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日益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而城市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聚合终端。这种异变标志着以往城乡二元结构理路的失败,也意味着必须对城乡社会发展及社区治理的理念与路径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为此,应具备城乡社会变迁的统合性视野,树立"全域城市社会"的理念。城乡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人文性和品质性以及社区生态治理的探索,都绕不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这一核心问题。运用社会资源配置这个杠杆,促成生态社区建设过程的基层治理的转型,各地的实践探索是富有成效的,如杭州市上城区通过"联街结社"共建社区生态文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社区以"美村计划"构建公园里的城市,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绿色新社区建设,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类探索是推动当今中国走出初级的、粗放的旧式城镇化,真正转向高级的、精致的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
[Abstract]:The rapid social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China's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ve led to endless social problems, including increasingly sever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urban communities have become an aggregation terminal of all kinds of social problems. This change marks the failure of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past, but also means that the concept and path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 must be deeply reconsidered and reviewed. Therefore, we should have an integrated vision of social chang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set up the concept of "whole urban society". The rationality, humanity and q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exploration of community ecological governance, can not solve the core problems of the rationality and fairness of so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this lever of soci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n various places have been fruitful. For exampl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in Shangcheng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has been co-built through the "United Street Association". The Lishui community in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uses the "Mei Village Plan" to construct the city in the park, the green home of Lin'an City, the green new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f the Fuli Mountain Village, and so on. In a sense, this kind of exploration is the key to push China out of the primary, extensive old urbanization, and truly to the advanced, sophisticated new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学中国化视野下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12ASH002)
【分类号】:D669.3;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百亮;;生态治理理念创新与城市和谐社区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杜勇敏;;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的建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肖晓春;蔡守秋;;民间环保组织与生态社区建设[J];生态经济;2006年07期

4 李叔君;;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参与机制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5 郑俊敏;;生态社区建设思路、模式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12期

6 赵清;;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两型社区建设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3期

7 赵清;;生态社区理论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3年07期

8 杨敏;;三元化利益格局下“身份 权利 待遇”体系的重建——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市化[J];社会学评论;2013年01期

9 童志锋;;互联网、社会媒体与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发展(2003-2012)[J];社会学评论;2013年04期

10 陈伟;;城市生态社区的环境规划设计与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李明;;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刘胜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4 惠保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童萍;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李金辉;;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反思[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9 唐德先;;科技时代与人的生存困境论析[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10 廖礼艳;;浅析《珍妮姑娘》中的“消费异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曾文婷;;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4 姜蕾;;基于共生理念的生态社区形态设计探讨[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康瑞华;陈丽华;;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及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英杰;曹卫国;;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技术控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宗岱;;生态文明的价值向度[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杨晓玲;;剩余价值理论的新探索与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9 欧健;;生态危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石文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小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渗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房尚文;“生态消费”的马克思主义解[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崔常龙;基于生态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俊杰;民主与生态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仕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选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云洁;生态城市建设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霞;;城市生态社区评价体系优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刘静怡;;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住区理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3 滕颖;李新;;城市型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4 毛其智;从广义建筑学到人居环境学──记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J];长江建设;2000年03期

5 于一凡;田达睿;;生态住区评估体系国际经验比较研究——以BREEAM-ECOHOMES和LEED-ND为例[J];城市规划;2009年08期

6 朱锡金;21世纪人类生态住区规划述要[J];城市规划汇刊;1994年05期

7 戴晓晖;新城市主义的区域发展模式——Peter Calthorpe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读后感[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5期

8 沈清基,石岩;生态住区社会生态关系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3期

9 袁媛;吴缚龙;;基于剥夺理论的城市社会空间评价与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1期

10 周巍;申永丰;;论互联网对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集团总裁、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 王波;[N];人民日报;2008年

2 孙海涛;[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海水;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雷;;试论当代中国的生态社区建设[J];理论界;2010年08期

2 许劲松;;国外城市生态社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6期

3 徐旋;;从绿色家庭的创建论生态社区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4 赵素兰;;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社区发展的新模式[J];理论导报;2013年07期

5 ;寿光市创建社区党建“温馨家园”[J];党建研究;2010年07期

6 赖翠凤;;生态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福州市XY社区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7 田耕;郑志;;国内首例自然物诉讼缘何遭法院拒绝[J];绿叶;2006年01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建欣;王克昕;马宗虎;;新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浅析[A];中国农村建筑与环境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2 陈鹏;丁宇;;深圳市生态社区发展现状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游璧菁;;生态社区的环境评估架构之初拟[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4 姜蕾;;基于共生理念的生态社区形态设计探讨[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戴欣;周传斌;;生态社区评价指标筛选的初步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周晓娟;;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路径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邓一荣;周健;梁颢严;肖荣波;;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低碳生态社区改造思路研究与实践[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8 匡晓明;王路;徐进;;促进规划实践的生态社区指标和评价标准探讨——以上海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9 刘晖;黄毅翎;谭伟;顾蔚;;精明保护:禀赋敏感地区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基于江苏滩涂地区的实证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10 沙晋明;张岸;李小梅;吴红城;;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社区的建设——以福建省琅岐岛为例[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亚男;推广生态社区建设成功经验[N];深圳特区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所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黄献明;城市生态社区十问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3 金磊;生态社区在国外的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王玉红 安平;以创建文明生态社区为载体[N];宁夏日报;2005年

5 沈洁 本报记者 丁晓红;营造绿色生态社区成为宜居社会新潮流[N];杭州日报;2006年

6 王达明;生态社区十大特色[N];中华新闻报;2009年

7 本版撰文 记者 张少琴;生态社区,,一种生活方式的提升[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郝洪儒 通讯员 王广庆;打造“文明生态社区”[N];中国老年报;2004年

9 邹琳;奶牛住进生态社区 优质环境创造优质牛奶[N];中国特产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资建勋;示范生态社区建设项目启动[N];常德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杉;城市生态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城市绿色生态社区理念的构建与案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2 田美荣;生态社区评价与设计[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7年

3 郭磊;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盛文;城市生态社区中生态性社会关系的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袁尊;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磊;福州市社区生态性现状调查及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吕洁;基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社区创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常涛;生态社区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冠木;沈阳城市生态社区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10 高勇;当代关于生态社区环境设计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5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95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