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乡劳动力流动研究综述:理论与中国实证

发布时间:2018-05-17 13:47

  本文选题:劳动力流动 + 历史趋势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4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户籍制度约束的放松,我国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的现象,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关于劳动力流动驱动力及其影响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劳动力流动趋势也与工业化进程相一致,同时与我国不同阶段的国民经济战略相关。劳动力流动的驱动力分为宏观和微观因素,我国宏观经济战略、户籍制度,以及微观个体及其家庭所面临的收入、福利、风险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在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方面,不同学者分别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商品市场供需和一般均衡模型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结合中国国情,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促进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在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二战后,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和乔根森等人不断发展完善了二元结构模型,80年代后,重视微观基础的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兴起,学者开始在此基础上研究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的关系。本文还总结了国内测算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不同方法和结果。对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我国城镇化和劳动力流动尚有相当大的空间,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至城镇,会面临更大的制度挑战。如何调整制度,更好地推进这一进程,仍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elax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traint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s to cities and towns have emerged in China, attracting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force of labor flow and its influence. It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ategy at different stages of our country. The driving force of labor flow is divided into macro and micro factors. The macroeconomic strateg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income, welfare, risk and other factors of the micro individuals and their families are interwoven with each other. In relation to the income gap,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rawn different conclusions from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labor market,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commodity market and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the domestic scholars generally think that the promotion of labor mobility help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two yuan structur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by Yi, Fei Jinghan, rennis and Qiao Gensen. After 80s, the new classical growth model, which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microcosmic found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On this basis, scholars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flow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conomic cycle.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calculation of labor flow to economic growth. The different methods and results of contribution rate. The study of labor mobility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considerable space for urbanization and labor flow in China.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to cities and towns will face greater institutional challenges. How to adjust the system and promote this process better is still a future academic research. Hot spot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志刚;;关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三个疑问[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2 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3 赵忠;;中国的城乡移民——我们知道什么,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4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5 蔡f ,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6 邓曲恒;古斯塔夫森;;中国的永久移民[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7 孙文凯;路江涌;白重恩;;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8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9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10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Guangxi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方双龙;;我国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3 乔俊峰;;利益分化·冲突与农民工权益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4 王浩;;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5 姚瑞敏;熊家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胜任力模型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6 蒋波;邱长生;吴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健康水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7 钟笃粮;;教育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8 刘松竹;赵子健;吴定伟;;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9 王宇;;农民工定居转移的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10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燕武;郑建清;;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工资传递效应—基于省际面板VAR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石莹;;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郭其友;;居民劳动要素供给行为变迁的制度解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贺振华;;农户的外出行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的可能改进[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叶建亮;;歧视性公共产品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对户籍制度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田经q,

本文编号:1901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01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