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本文选题:钢铁行业 + 节能减排 ; 参考:《生态经济》2015年09期
【摘要】:评估节能减排潜力,筛选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对钢铁行业低碳开展非常重要。文章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2012~2030年间,我国钢铁行业的累计节能潜力约为3.8亿吨标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13.7亿吨CO2;17项技术具有经济可行性,累计节能潜力约为2.6亿吨标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9.9亿吨CO2。折现率和价格(燃料、电力和CO2)对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具有较大影响。在低折现率、高价格下,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累计节能潜力约为2.9亿吨标准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7.7万吨CO2;在高折现率、低价格下,节能减排潜力最小,累计节能潜力约为1.6亿吨标准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4.3万吨CO2。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o select key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steel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mulativ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about 38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the accumulative potential of emission reduction is about 1.37 billion tons of CO _ 2 ~ (2 +) 17 technologies are economically feasible, and the accumulativ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is about 26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The cumulative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is about 990 million tons of CO2. Discount rate and price (fuel, electricity and CO _ 2)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technolog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discount rate and high price, the potential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the greatest, the accumulativ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is about 29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and the accumulative potential of emission reduction is about 77000 tons of CO2.In the case of high discount rate and low price, the potential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the least. The accumulativ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is about 16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and the accumulative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is about 43000 tons of CO2.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426.31;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春霞;上官方钦;胡长庆;齐渊洪;殷瑞钰;;钢铁流程结构及对CO_2排放的影响[J];钢铁;2010年05期
2 顾阿伦;史宵鸣;汪澜;赵秀生;;中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潜力与成本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霞;殷瑞钰;秦松;王海风;上官方钦;;循环经济社会中的中国钢厂[J];钢铁;2011年07期
2 安静;薛向欣;;高炉-转炉钢铁生产流程环境影响研究[J];钢铁;2011年07期
3 丁毅;史德明;;钢铁企业余热资源高效利用[J];钢铁;2011年10期
4 张春霞;上官方钦;张寿荣;殷瑞钰;;关于钢铁工业温室气体减排的探讨[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年03期
5 张春霞;上官方钦;郦秀萍;Lynn Price;Nathaniel Aden;Ali Hasanbeigi;;中美钢铁工业能效对标研究[J];钢铁;2013年01期
6 张辉;李会泉;陈波;唐清;;基于碳物质流分析的钢铁企业碳排放分析方法与案例[J];钢铁;2013年02期
7 张琦;贾国玉;蔡九菊;沈峰满;;钢铁企业炼铁系统碳素流分析及CO_2减排措施[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8 李晓涛;牟玉生;;水泥行业的电气节能技术应用思考[J];电子制作;2014年04期
9 彭芳;何秉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新能源开发转换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6期
10 赵彦云;周芳;张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能源平衡表的探讨[J];调研世界;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上官方钦;张春霞;郦秀萍;黄导;陈丽云;;钢铁企业CO_2排放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探讨[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2 郑忠;陈开;;钢铁能源管理系统与流程网络系统节能技术展望[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群;胡睿;;城镇化水平与钢材需求关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4 宁旭艳;张旭;高军;;村镇建筑能效评估体系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春霞;周继程;郦秀萍;上官方钦;王海风;干磊;齐渊洪;;21世纪初中国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进展和发展方向[A];2010年中日双边技术交流与考察文集[C];2011年
6 赵敏;黄东风;何斯征;佘孝云;姚烨彬;;从区域能源消费探寻雾霾成因[A];推进雾霾源头治理与洁净能源技术创新——第十一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何斯征;黄东风;佘孝云;姚烨彬;;城镇发展的低碳能源指标评价研究——亚太地区城镇案例比较[A];推进雾霾源头治理与洁净能源技术创新——第十一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亦鹏;基于多光谱分析的火焰温度及烟黑浓度分布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芈凌云;城市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及政策引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陈俊松;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人工林作业资源—环境—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常征;基于能源利用的碳脉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5 陈成敏;高温热泵技术及系统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杨足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空间格局演化与形成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艳红;面向绿色制造的钢铁制造系统辅料资源运行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8 薄煜;水煤浆旋风炉高温低灰燃烧试验及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李文华;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杨峥;基于财政分权视角的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朋;基于低碳经济的A钢铁厂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庞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环境友好型物流系统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梁志扬;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白琰;内蒙古进口贸易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姜金晓;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陶然;上海能源预测模型及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汤日鹏;吉林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春桥;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邱晓敏;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经验及对辽宁省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殷瑞钰;;关于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的命题[J];上海金属;2006年04期
2 刘虹;姜克隽;;我国钢铁与水泥行业利用CCS技术市场潜力分析[J];中国能源;2010年02期
3 毛紫薇;王灿;陈吉宁;;山东省水泥行业CO_2减排关键技术的实施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4 汪澜;;论中国水泥工业CO_2的减排[J];中国水泥;2006年04期
5 崔素萍;刘伟;;水泥生产过程CO_2减排潜力分析[J];中国水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春霞;胡长庆;上官方钦;刘颖昊;殷瑞钰;张寿荣;;钢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措施[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史伟;王冬;;2009到2050年中国水泥产量预测[A];2009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宏春;;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与对策建议[J];世界环境;2007年03期
2 ;八措施助推节能减排[J];稀土信息;2007年04期
3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J];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06期
4 ;编者的话——促进节能减排 推动行业发展[J];中华纸业;2007年06期
5 周宏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节能减排[J];环境保护;2007年12期
6 陶克菲;;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和谐中国[J];环境教育;2007年06期
7 ;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工作方案[J];环境教育;2007年06期
8 沈雪;;群策群力 共商减排——专家建言节能减排[J];环境教育;2007年06期
9 王炼;武夷山;;节能减排 人人有责[J];科技导报;2007年14期
10 李天星;;考量节能减排[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海峰;高农农;;关于服务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思考[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文学;冬伯文;刘瑞芹;刘长青;袁树青;程丽霞;宋超杰;韩宗礼;倪剑锋;王军林;;创建“项目集”管理方式科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百项工程[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3 陈建锋;周增强;;浅谈节能减排具体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A];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度)工业炉窑技术改造与材料节能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0年
5 王晓明;李红霞;王永芳;;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延昆;;天津市节能减排政策研究:与北京、上海对比[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7 张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进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王益成;;节能减排与标准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樊英;;用标准化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郭晓成;杜艳;刘永生;;浅谈西安地区农业节能减排[A];第一届中国(西安)采暖通风、制冷空调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兴增;从六方面抓实抓好交通行业节能减排[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欣闻;坚决打赢节能减排仗[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田雨 李亚杰 邹声文;节能减排形势仍十分严峻[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董伟;节能减排 中央企业在路上[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CUBN记者 朱海淼;节能减排 中国对策[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6 杜文;节能减排要做成系统工程[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阿杜;海量集团:节能减排达到先进水平[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付石林 童云芳 周绍朋;节能减排:擎起社会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赵晓辉;我国推行严格的节能减排“问责制”[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华讯;我国推行十项措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N];中国石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伟;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陆婕;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军;燃煤发输电侧节能减排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张蓓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及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赵书新;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方国昌;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D];江苏大学;2013年
8 周力;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项凌;天然气节能减排经济性模拟与熵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沛;促进青岛市节能减排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张雪梅;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时倩瑶;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魏阿姝;沈阳市节能减排政策评估[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楠;淄博市张店区节能减排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马安娜;我国港口节能减排评价机制及措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王席席;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刘绍东;“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胡伟;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张晓红;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6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0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