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集聚类型、劳动力市场特征与工资—生产率差异

发布时间:2018-07-10 11:35

  本文选题:集聚类型 + 专业化 ; 参考:《经济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本文以空间经济学的视野分析了专业化、多样化两种集聚倾向下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动态差异。引入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情景,建模并刻画了劳动技能、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差异的内生性变化及链条联系,进而从行业层面考虑了两种集聚类型的作用情形,创造性地利用横截面同期相关对集聚经济不可观测的部分进行了测度。选取浙江和广东两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但产业多样性差异较大的地区为样本,利用两省2003—2010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及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估计方法做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一个地区集聚产业的多样性越强,越有利于促成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且工资上涨是经济可承受的;多样性较弱或专业化较强地区的工资提升过快或将牺牲劳动生产率;在行业同期相关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短缺对工资的影响不显著;偏向多样化地区的企业平均规模与工资显著负相关,偏向专业化地区的企业平均规模与工资显著正相关。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differences between labor productivity and wages under the trend of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economics. In this paper, the incomplete competitive labor market scenario is introduced to model and depict the endogenous changes of labor skills, labor productivity and wage differences, and the linkage between them, and then consider the role of the two types of agglomeration from the industry level. The unobservable part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y are measured creatively by using cross-section simultaneous correlation. Two regions with simi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but great industrial diversity are selected as samples, and the empirical test is made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estimation method of panel correction standard error (PCSE) between 2003 and 2010 in the two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the diversity of agglomeration industries in a region, the more conducive to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wage growth, and wage increases are affordable; The increase of wages in areas with weak diversity or strong specialization may be too fast or at the expense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the shortage of labor supply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wages under the relevant conditions in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The average size of enterprises in diversified area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ges, while that in specialized area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g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JL010) 浙江省哲科规划基金(12JCJJ01YB)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2G03020)
【分类号】:F24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外部性、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2 杨仁发;;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3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地区工资差异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4 梁琦;;空间经济学:过去、现在与未来——兼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5 张萃;赵伟;;制造业集聚、集聚经济与区域制造业发展——基于浙江与广东的比较分析[J];浙江学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向;蒋传海;;技术外溢、策略性选址与产业集聚[J];财经研究;2009年10期

2 邹璇;;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J];西部论坛;2011年04期

3 桑瑞聪;王洪亮;;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异[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4 郭璐瑶;;我国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0期

5 梁琦;;关于空间经济研究的若干认识[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进口贸易增长:基于扩展贸易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11年06期

7 陈建军;崔春梅;陈菁菁;;集聚经济、空间连续性与企业区位选择——基于中国265个设区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6期

8 李新春;;资本市场与中国企业家成长:现状与未来、问题与建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1年06期

9 刘杰;郑风田;;社会网络,个人职业选择与地区创业集聚——基于东风村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6期

10 毛丰付;潘加顺;;资本深化、产业结构与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晓欢;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6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7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2 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3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4 吉昱华,蔡跃洲,杨克泉;中国城市集聚效益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5 程大中;陈福炯;;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6 马国霞;石敏俊;李娜;;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7 刘修岩;贺小海;殷醒民;;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8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9 陈国亮;陈建军;;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J];管理世界;2012年04期

10 陈良文;杨开忠;;地区专业化、产业集中与经济集聚——对我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各地劳动力市场网站网址名录[J];中国就业;2003年07期

2 樊辉;;从构成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J];改革与开放;2003年09期

3 翟志刚;;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对技能人才的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4 刘丽;李咏梅;;浅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胡剑萍;;德美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干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5期

6 韩玉成;李丁;;对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和思考[J];华商;2008年03期

7 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03期

8 孙妍;;从实际失业率看我国行业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J];经济导刊;2010年06期

9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个体生涯:一项比较研究》出版[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3期

10 宫希魁;再论开放劳动力市场问题[J];求是学刊;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国;;关于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思考[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纪新青;宋明爽;康维波;;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及就业制度改革中的政府干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翁光兰;;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荣;;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全国大一统[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赖德胜;;建立企业家市场[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8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9 丁立宏;王静;;建立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罗来淼;;加快鹰潭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几点意见[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桂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要适应市场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贾楠(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及对策[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周倜;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王岩;对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立法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5年

5 记者 刘茜;广州劳动力市场将信息化[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张丽宾;劳动力市场运行渐入快车道[N];经济日报;2002年

7 周萌;欧盟6国将向新成员开放劳动力市场[N];国际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莹波;劳动力市场女性比男性更受欢迎[N];桂林日报;2007年

9 王建威;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需过“三道坎”[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陈建中 李玉梅;我市首次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N];金昌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冯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D];南开大学;2012年

4 杨红彦;汇率、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调整[D];南开大学;2012年

5 武中哲;单位制变革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D];上海大学;2008年

6 丁波文;墨西哥劳动力市场与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8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晋利珍;劳动力市场双重二元分割与工资决定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青龙;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歆琳;京沪铁路对沿线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夏晓文;试析欧盟东扩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李随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胡祖杰;我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叶碧英;当代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宏涛;解雇补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王辉;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金春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劳动力市场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左志博;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3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113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