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进步的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Abstrac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accelerator and boost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ystem in Hubei Province. We must rely on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timize the circulation service system in Hubei,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recovery system, and make the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 strongly. However,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Hubei is facing certain obstacle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improve the spillover level of circular econom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To build a diversified multinational allianc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jus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ircular economy,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ircular economy,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by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类)(2014BDF059)
【分类号】:F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静;徐正虹;;构筑武汉城市圈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开启华中工业循环经济重大工程——湖北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巡礼[J];资源再生;2013年08期
2 杨华峰;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动力[J];求索;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王灿华;;珠三角港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城市观察;2011年04期
2 肖岳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J];当代法学;2008年06期
3 阮晓莺;;和谐社会视阈下生态化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刘晓音;赵玉民;;环境规制背景下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2期
5 辜秋琴;恩佳;朱方明;;企业循环经济行为分析[J];开发研究;2007年03期
6 李英姿;;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J];求索;2007年05期
7 张华;;对政府绿色采购问题的若干思考[J];企业经济;2008年01期
8 辜秋琴;;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行为约束及其选择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年09期
9 钱栋霖;;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合成革产业生态化路径研究——以丽水为例[J];中国市场;2010年28期
10 孙育红;张志勇;;生态技术创新:概念界定及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方明;辜秋琴;;企业循环经济行为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杨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张志勇;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生态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许英;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技术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何永达;制造业循环经济的测度与路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益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2 李彦玮;技术因素对矿产资源型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赵聪;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及仿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张云宁;辽河油田公司绿色企业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王园园;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万迈;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江南论坛;2004年11期
2 刘慧,陈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一种科学发展观[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8期
3 万伦来,黄志斌;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生态经济;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中华;魏大鹏;;多方努力走循环经济之路[J];当代生态农业;2005年Z2期
2 王敏旋;;发展循环经济之我见[J];珠江经济;2005年09期
3 励奎铭;;循环经济:为宁波生态市建设“领航”[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5年01期
4 王玉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J];中国建材;2005年04期
5 陈炳欣;发展环保产业 落实循环经济[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04期
6 孔炯炯;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不要误解循环经济[J];上海造纸;2005年02期
8 张占仓;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J];河南化工;2005年06期
9 李晖,刘静江;关于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汪泽青;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J];求实;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A];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朱庄瑞;田乃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3 常贺中;;天津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文明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段世昕;;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向探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5 刘景洋;乔琦;;循环经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试点城市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6 钱易;;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的绿色的发展道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谢洪;任克秀;;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钟泉泉;;对完善循环经济制度的几点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罗海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突破传统观念,科学发展循环经济[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福明;循环经济富山东[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永 红;发展循环经济促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世东 周雁凌;受到的是鼓舞坚定的是信念[N];中国环境报;2005年
4 庞海滨;切忌将循环经济口号化和标签化[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记者 翁浩;推动政策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叶文建;厦门人大出台决定保障循环经济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7 记者 王亚京;专家聚议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5年
8 王新程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社长;循环经济对环保的理论贡献[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亮斌;湖南推广循环经济榜样引路[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帅 明;“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N];中国海洋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振秋;我国向循环经济转型之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赵丽勇;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途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银妹;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链初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和娟;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府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李高阳;论循环经济的法治化[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伊亚奇;中外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周小桃;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8 袁兰静;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燕平;中国循环经济现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29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12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