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探寻中国城乡二元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线索——从刘易斯拐点到库兹涅茨倒U曲线

发布时间:2018-08-08 18:58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继续实行以效率优先为特征的非平衡发展战略,倒"U"假说作为非平衡战略的重要理论引入我国,并激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刘易斯转折点、库兹涅茨转折点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的研究往往忽视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反复争论我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缺乏现实意义,文章欲以中国经济出现刘易斯转折点与库兹涅茨假说的基本特征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逻辑起点,重点解决中国城乡二元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传导机制与线索,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continues to implement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characterized by efficiency priority. The inverted "U" hypothesis is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a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non-equilibrium strategy, which arouses extensive discussion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Lewis turns to a turning point. The turning point of Kuznets is a hot issue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s economic circles, but the current research often ignores the existence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re is no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rgue repeatedly whether China has reached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The article intends to tak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and Kuznets hypothesi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It focuses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cl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124.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3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Immiserizing Growth in Expanding Economi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9期

2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贾蕊;陆迁;邵飞;;西部地区吸引FDI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5 毛文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孙丽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7 孙丽萍;;云南省城乡经济差异演变的时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8 崔登峰;朱金鹤;;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9 陈华;孙会;;苏北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10 杨慧;田贵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研究及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加秀;;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的中国现实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宋美静;;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杨积勇;荣兆梓;;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人伟;;福利国家的转型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6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曲兆鹏;赵忠;;“未富先老”的不平等效应——老龄化对我国农村消费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田永坡;;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保留工资决定[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广胜;江金启;;我国农村区域收入不均等变动趋势的经济学解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熙保;;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从库兹涅茨假说谈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6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8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9 陶春;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黠;中国货币政策的收入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6 齐涛;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汤群群;我国低收入阶层财税援助政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罗楚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1988~2002年[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2 卢中原,陈志理;城镇居民福利收入分析和建议[J];财贸经济;1997年06期

3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4 ;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01期

5 蔡f ,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希涌;;从刘易斯模式引出的我国“民工荒”问题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李靖;;刘易斯:败在最熟悉业务上的王者[J];中外管理;2010年01期

3 JanBurney,叶蓬;走访伦敦刘易斯设计公司[J];上海包装;1996年04期

4 邴雪;;约翰刘易斯:破冰全渠道[J];全国商情;2013年19期

5 文江;;刘易斯拐点[J];财会学习;2011年05期

6 杨海;阿瑟·刘易斯及其理论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蔡万焕;;论刘易斯拐点理论对中国经济的适用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3期

8 罗凌;吴迪;袁舟航;伍敬文;姜雪梅;;农户流域补偿浅析——一个从刘易斯拐点进行思考的角度[J];山东林业科技;2014年02期

9 郭金兴;王庆芳;;中国经济刘易斯转折的悖论、争议与共识[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03期

10 ;理查德·刘易斯跨国管理的“为”与“不为”[J];中外管理;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永华;;后刘易斯时代的经济发展[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维哲;丁国良;庄大伟;胡海涛;;湿工况下平翅片刘易斯因子的数值计算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天勇;;刘易斯拐点来临恐怕要到2020年以后[A];二0一0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2期)[C];2010年

4 程炼;;刘易斯与怀疑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晓斌 通讯员  田颖 栗梦源 张姜舟;他走了,群众为他树碑[N];陕西日报;2006年

2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追授刘易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N];陕西日报;2007年

3 宋留平;大山深沟里的呼唤[N];延安日报;2006年

4 记者 张春鸽;我市举行刘易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N];延安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向刘易同志学习[N];延安日报;2006年

6 王亚桢 付永发 记者 苏世胜;宝塔区机关干部聆听刘易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N];延安日报;2006年

7 李凯;刘易被追授白求恩精神奖[N];延安日报;2006年

8 林纯洁;约瑟夫·刘易斯:70岁“猎手”抄底贝尔斯登[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杨霄;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N];延安日报;2007年

10 范晓霞 记者 王静;甘泉县深入开展学习安全刘易同志先进事迹活动[N];延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海鸥;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丹丹;刘易斯:美国文学的多棱镜[D];吉林大学;2005年

2 梁晓辉;知识如何可能?[D];河南大学;2012年

3 王九敏;辛克莱·刘易斯《大街》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焦海燕;彼·温德汉姆·刘易斯与漩涡派:解读《自责》[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蒲丽娟;“我以我心写奇幻”:解读C.S.刘易斯的儿童文学创作观[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6 孟晖;辛克莱·刘易斯四部杰作中主人公形象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7 潘亚萌;辛克莱·刘易斯小说中的社会批判意识[D];南昌大学;2013年

8 孔丹;解析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中的现实主义及讽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童童;自然主义视角下《巴比特》的悲剧性探索[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172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172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