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on economic growth by using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from 2000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ucas mechanism of average human capital and the Nielson-Phelps mechanism are verified, but they do not play a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intermediate human capital acts on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bo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and the three mechanisms of advanced human capital are verifie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滨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中日韩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比较研究”(13YJAZH056) 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基于人力资本城镇化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Bzxyrw1305) 滨州学院青年人才创新工程项目“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BZXYQNRW200705)
【分类号】:F124.1;F24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远东;花拥军;;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2年01期
2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3 刘金涛;刘文;;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4年01期
4 刘智勇;胡永远;易先忠;;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5 李雪艳;赵吟佳;钱雪亚;;人力资本异质性、结构与经济增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李晓羽;杨尘;;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2 刘智勇;胡永远;;异质型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3 魏下海;李树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4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5 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6 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7 窦丽琛,李国平;对“后发优势”的国内实证——基于技术创新扩散视角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8 高远东;陈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科学;2010年01期
9 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10 杨明洪;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主线与思路[J];经济评论;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善球;科技型企业家隐性资本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泉文 ,宋培林;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供给[J];中国人才;2002年04期
2 廖泉文,宋培林;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需求[J];中国人才;2002年06期
3 李军;皮修平;;长期雇佣、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丁潇潇;黄繁华;;异质型人力资本、产业集聚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J];科技与经济;2014年02期
5 张捷;;异质型人力资本研究的一个理论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6期
6 林志伟;;我国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雷明全;;“干中学”中断是我国异质型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障碍——兼论我国30多年未出顶尖人才的原因[J];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11期
8 何旭波;郑延平;;异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来自2001-2011年省级单位的经验数据[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11期
9 魏下海;;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劳动经济评论;2010年00期
10 刘红;杨静;;陕西省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茂才;盘活企业家这一稀缺资源[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江日;高新技术企业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隐性知识开发模式及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2 谭园;基于体验性特征的企业异质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建红;经济增长中的异质型人力资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廖珍珍;中日美异质型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实证分析[D];宁波大学;2009年
5 龙蓉蓉;异质型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亚;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地区收入差距[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姚Zs;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定价及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8 秦林芝;基于异质型人力资本理论的国有企业家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杨彬;异质型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羌洲;西部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后发优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91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29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