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基于协整分析的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关系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03 21:43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对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988-2012年兰州市基础设施与建设用地面积的相关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分析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兰州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及城市空间的集约化利用具有正向的作用关系;2)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0.342206的调节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并且短期内道路基础设施是引导兰州市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变量,是兰州市城市空间增长的前导性基础设施;3)兰州市社会性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之间无Granger因果关系,工程性基础设施中道路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存在单项Granger因果关系,供水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Abstract]: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spatial growth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urba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infra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a in Lanzhou from 1988 to 2012,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econometric cointegration test,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et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spatial growth in Lanzhou is analyzed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in Lanzhou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urban spatial growth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urban space; 2) when the short-term fluctuation deviates from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the system will pull the non-equilibrium state back to the equilibrium state with a force of 0.342206. In the short term, the road infra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to guide the urban spatial growth in Lanzhou, and is the leading infrastructure for the urban spatial growth in Lanzhou. 3) there is no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spatial growth in Lanzhou. There is a single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spatial growth in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Water supply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spatial growth are Granger causality.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61028)资助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海波;城市空间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常熟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4期

2 洪世键;张京祥;;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基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0年05期

3 尹音频;王海滨;;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以沪昆线沿线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4 何流,崔功豪;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机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6期

5 马强,徐循初;"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3期

6 段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应对——以高铁与城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1期

7 彭建;王雪松;;国际大都市区最新综合交通规划远景、目标、对策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5期

8 杨荣南,张雪莲;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2期

9 朱鹏宇,胡海波;都市圈内部城市空间扩展机制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为例[J];规划师;2003年12期

10 赵晓丽;张增祥;易玲;刘斌;;呼和浩特市城市用地的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金明;;基于连分式插值理论的非线性回归问题[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广洲,黄明,刘万青;基于水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AHP评价系统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梅钊;;界首市城市空间演化和发展探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雷云尧;;武汉城市空间拓展浅析[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5 马志超;鲁成树;朱传民;;山西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出路——以山西省翼城县青城村发展旅游业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6 曲晨晓;李昕;张红星;;统筹区域城乡用地的驱动机制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4期

7 鲁昆洪;;元谋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8 余明江;产业集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王波,刘正,刘晓金;糯玉米杂交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评价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10 廖日红;陈飞平;魏n,

本文编号:2309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309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c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