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刘易斯拐点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前景

发布时间:2018-11-06 10:09
【摘要】:关于中国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刘易斯拐点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考察其他国家(地区)在跨越刘易斯拐点时期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表现可以发现,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韩国在跨越刘易斯拐点后仍享受着人口红利,并没有因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而放缓经济增长,也没有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导致高通货膨胀。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可以判断,中国未来非农劳动力供给仍然丰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等都有限。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需要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现有人口资源,选择有利于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劳动力市场成功转型的产业政策,通过提升现有人力资本等奠定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Abstract]:Whether the Lewis inflection point in China is coming or not, and what the Lewis inflection point means to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cademic attention. Looking at the economic and labour market performance of other countries (regions) over the Lewis inflection point, we can see that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Japan and South Korea, still enjoy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after crossing the Lewis inflection point. It has not slowed growth because of Lewis' turning point, nor has it caused high inflation because of rising labour costs. With 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China's realit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hina's future non-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is still abundant, and the impact of rising labor costs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impact of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re limited. China's future economic growth needs to fully develop, integrate and utilize existing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select industrial policies that are conducive to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successful labour market transformation. By upgrading the existing human capital and other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基金】: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0195)
【分类号】:F124;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汝岱;姚洋;;有限赶超和大国经济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4期

2 吉川洋;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与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4年04期

3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4 范志勇;;中国通货膨胀是工资成本推动型吗?——基于超额工资增长率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5 孙国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刘易斯拐点和结构性通货膨胀[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4期

6 张文朗;罗得恩;;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及其对总体通货膨胀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7 毛学峰;刘靖;;刘易斯转折点真的到来了吗[J];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8 王丰;;人口红利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9 岛仓民生,焦必方 ,毛丽英;战后日本的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199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德亚;董有德;;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高勋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努力提升安徽外贸竞争力[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钱进;;安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李晓阳;吴彦艳;王雅林;;基于比较优势和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研究——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陈建华;马晓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郑世林;张颖;林林;;北京市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困境与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刘阳;试论我国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创新支持[J];商业研究;2001年12期

8 宁冬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9 王明荣;王明喜;;机电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实证分析:以北京为例[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10 胡春林;;分工、经济服务化与区域轮动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曾鸣;;要素结构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A];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筹备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汉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6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仉建涛;;赶超战略、比较优势、知识产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王林辉;苏碧娟;;我国进口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及其技术溢出效应[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10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袁其刚;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珂;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戚建永;河南省肉类食品产业链优化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林海明;HY公司出口外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林少纯;揭阳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与制造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相关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包晓东;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区域出口贸易模式的转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南洋;外资企业所得课税调整对我国产出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江林;利率到位:治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关键一环[J];当代财经;1995年04期

2 李云林;工资增长超经济增长一定引发通货膨胀吗?[J];经济科学;1997年02期

3 章上峰;许冰;;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09年02期

4 金重仁;;试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问题[J];经济研究;1987年06期

5 樊纲;当前宏观经济的焦点问题与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02期

6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7 乔榛;焦方义;李楠;;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8 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9 朴之水;蔡f ;都阳;;中国能够应对就业挑战吗?[J];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10 胡小平,申晓梅,谭孝平;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J];金融研究;199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孟昕邋陆铭 陈钊;[N];解放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晓;;刘易斯还是刘易斯[J];体育博览;1992年09期

2 赵莉;;对“由‘刘易斯拐点’引发‘比较优势’的忧思”的反忧思[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黄海阳;;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刘易斯“转折”理论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年08期

4 威尔伯L.罗斯,周桂庆;卡尔·刘易斯怎样才能打破跳远世界纪录[J];江苏体育科技;1985年04期

5 许建国;;刘易斯、班克斯、克鲁斯的训练计划[J];体育科研;1985年03期

6 ;卡尔·刘易斯的跳远训练[J];体育科研;1986年10期

7 泰山;刘易斯,“欧文斯第二”[J];体育文史;1988年02期

8 ;拒绝名利,刘易斯否认复出江湖[J];拳击与格斗;2005年03期

9 ;声音[J];体育博览;2011年03期

10 蔡文祥;;刘易斯的业余生活[J];当代体育;198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永华;;后刘易斯时代的经济发展[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维哲;丁国良;庄大伟;胡海涛;;湿工况下平翅片刘易斯因子的数值计算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天勇;;刘易斯拐点来临恐怕要到2020年以后[A];二0一0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2期)[C];2010年

4 程炼;;刘易斯与怀疑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晓斌 通讯员  田颖 栗梦源 张姜舟;他走了,群众为他树碑[N];陕西日报;2006年

2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追授刘易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N];陕西日报;2007年

3 宋留平;大山深沟里的呼唤[N];延安日报;2006年

4 记者 张春鸽;我市举行刘易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N];延安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向刘易同志学习[N];延安日报;2006年

6 王亚桢 付永发 记者 苏世胜;宝塔区机关干部聆听刘易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N];延安日报;2006年

7 李凯;刘易被追授白求恩精神奖[N];延安日报;2006年

8 林纯洁;约瑟夫·刘易斯:70岁“猎手”抄底贝尔斯登[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杨霄;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N];延安日报;2007年

10 范晓霞 记者 王静;甘泉县深入开展学习安全刘易同志先进事迹活动[N];延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海鸥;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丹丹;刘易斯:美国文学的多棱镜[D];吉林大学;2005年

2 梁晓辉;知识如何可能?[D];河南大学;2012年

3 王九敏;辛克莱·刘易斯《大街》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焦海燕;彼·温德汉姆·刘易斯与漩涡派:解读《自责》[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鑫;当刘易斯遇到马克思—内生二元结构的政治经济学[D];复旦大学;2013年

6 蒲丽娟;“我以我心写奇幻”:解读C.S.刘易斯的儿童文学创作观[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孟晖;辛克莱·刘易斯四部杰作中主人公形象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潘亚萌;辛克莱·刘易斯小说中的社会批判意识[D];南昌大学;2013年

9 孔丹;解析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中的现实主义及讽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童童;自然主义视角下《巴比特》的悲剧性探索[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313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313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