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看中国劳动关系制度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8-11-11 16:29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依次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阶段。与此相适应,劳动关系制度的完善和演变也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分别从多样性到单一性、从单一性回归多样性、从行政性到市场性、进入全新性。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运行将真正迈向"进入市场,自主择业,竞争劳动"的思维理念与制度规范,并且将日益成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从而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提升的基础的、重大的动力源。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has experienced "planned economy as the main factor, market regulation as auxiliary" and "the comprehensive balance of economic planning and the auxiliary role of market regulation". The stage of "making the market play a basic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under the state macro-control" and "making the marke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ccordingly, the perfection and evolution of labor relations system has experienced four development periods, from diversity to singularity, from singularity to diversity, from administrative to market, into brand-new. With the overall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opera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labor relations will truly move towards the thinking concept and institutional norms of "entering the market, choosing jobs independently and competing for labor." And will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acceleration of our soci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hus socialist system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foundation, a major source of power.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趋势”[11YAJ79003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49.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方红;;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重视农民问题原因之探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郭永园;;中国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比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军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机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储著斌;;列宁研究问题的根本方法及其时代价值[J];长江论坛;2012年02期

5 赵岩;赵新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刘永亮;;试论毛泽东对美国民主的态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高翔莲;周佳;;毛泽东的民族和谐观及其时代价值[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赵刚;;从两个《提纲》看党的民族工作在少数民族革命中的作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文吉昌;;浅议毛泽东的思维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0年10期

10 陈其胜;;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理路[J];桂海论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凯;;科学发展观经济学范式生成解析[A];新型城镇化与河北科学发展——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苏新宇;毛泽东的民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爱民;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谢诗坚;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D];厦门大学;2007年

5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涂小雨;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李晓明;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洪权;“统一战线”政策下的“整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聪;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来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倡导体验式学习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凯桐;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翟军;集体化时代吕梁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初探[D];山西大学;2011年

4 蒋微;毛泽东行政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6 李映楠;论邓小平的民本主义哲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邰桂花;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蒋婵;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欣;毛泽东党内民主思想的实践及启示[D];江南大学;2008年

10 王万江;毛泽东执政党廉政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建文;;汕头市部署贯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实施意见[J];创业者;2001年02期

2 秦友良;;劳动关系中的“重婚”现象与对策[J];创业者;2001年01期

3 泰劳仲;;当前劳动关系及其争议处理[J];山东劳动保障;2001年Z1期

4 宋殿鹏;;浅谈《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J];劳动世界;2001年10期

5 张钦成,温希忠;劳动关系优化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问题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谢柳生;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协调发展[J];学术论坛;2002年03期

7 童兆颖;;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格局新特点[J];工友;2002年05期

8 石美遐;;我国“入世”后的劳动关系走向[J];内部文稿;2002年10期

9 肖振邦;;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J];内部文稿;2002年10期

10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内涵与性质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的变迁[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李晓园;杨颖;;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3 陈诗达;;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是主旋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劳资博弈走向和谐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寇明婷;李录堂;;农村劳动关系初探[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安顺;均衡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福生 通讯员 陈静;地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N];阿克苏日报;2007年

3 葛筠 储北平 韩冬明;潜山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N];安庆日报;2007年

4 王亚南;以劳动关系和谐促企业经济发展[N];安阳日报;2007年

5 张亚男 马泾洋;开发区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司志通 孙文平 李晓君 记者 建勇;我市举行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授牌仪式[N];承德日报;2007年

7 李蕾;上海首次发布劳动关系和谐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杨海军 通讯员 骆天荣 韩金岭;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交流会召开[N];昌吉日报;2007年

9 寿爱华;浅谈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N];中国建材报;2007年

10 张彦宁;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景一;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黑启明;政府规制的劳动关系理论与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雪;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赵莹;论隐蔽劳动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欧阳杰;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洪丽;转型期我国政府的劳动关系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符以昕;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探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王颖;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唐宏伟;国有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郑丽娜;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瑞莉;论非典型劳动关系[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刚;河南省通信公司劳动关系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25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325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6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