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视域下农民工劳动偏差行为形成机制
[Abstract]:The labor deviation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is an important social phenomenon that can not be avoid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It is a universal response that migrant workers can not get due social respect and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can not be guaranteed enoug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identit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more than 1,000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eviation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workplace was discussed by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Bootstrapping algorithm. The results show that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not only directly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deviant behaviors of migrant workers, but also indirectly leads to some negative behaviors through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Self-monitoring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nd interpersonal conflict, and shows the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nd deviant behavi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nd self-monitoring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orkplace bias through interpersonal confli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we should make effective efforts from the aspects of weakening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mproving self-monitoring ability, so as to reduce the deviant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and effectively alleviat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GL05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28)
【分类号】:F323.6;F24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春花;刘景龙;;反生产行为管理策略研究:组织公正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2 刘玉新;张建卫;黄国华;;组织公正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自我决定理论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8期
3 李长健,陈占江;新生代民工犯罪的社会成因及其控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4 王俊秀;;关注社会情绪 促进社会认同 凝聚社会共识——2012~2013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J];民主与科学;2013年01期
5 姚鹤;段锦云;冯成志;;雇佣歧视的概念测量、影响及干预[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6 卢嘉,时勘,杨继锋;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结构和方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1期
7 唐擺;;转型与创新:从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劳动关系管理[J];学海;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翔;张向东;;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2 王守俊;武乾;张兰兰;;建筑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及应对的组织模式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陈珊;北京市机关青年工作满意度与价值观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蔡晓红;冯琰;;球员场外不良行为与领导回应态度对球迷团队认同感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5 吴昌珍;高校学报编辑人才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J];编辑学报;2004年03期
6 汤兴华,李若溪;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5年02期
7 张亘稼;;科技期刊编辑激励偏好与工作满足关系分析[J];编辑学报;2012年03期
8 卢盛华;图书馆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4年02期
9 陈占江;;新生代民工的认同危机及其重塑[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10 王发明;;工作特性、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高科技软件企业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玉珊;窦立军;侯丽华;;基于课程(群)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创新实践[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余华;郑久平;;农民工子女犯罪高发原因探寻及社会综合救治对策调研报告[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3 华启清;;提高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探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4 武芬芬;;员工心理资本对其工作态度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金涛;吴新慧;;农民工利益诉求与利益表达——基于浙江的调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6 罗丞;;新生代农民工失范原因及形成机制:基于制度分析的发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7 冯强;陈诗甜;;新闻框架与他者建构:社会新闻中的“打工妹”形象呈现[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8 ;微博的集群关注与传播特色分析——以“微博打拐”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9 曾凡斌;;互联网使用在“群体性事件”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卜晶晶;;物流企业员工个体特征对工作满意度的实证影响研究[A];第七届珠三角流通业学术峰会暨“珠三角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蒋秀娟;组织学习文化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志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庆杰;国企变迁中的工人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D];上海大学;2011年
9 石岩;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测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2385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38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