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估算
[Abstract]: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lasticity of capital-labor substitution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12. In order to get a more accurate estimate, this paper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wo changes of the statistical caliber of workers' remuneration in this period of time, and calculates the unified and comparable data of workers' remuneration.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price bonus on the elastic estimation of capital-labor substitution in incomplet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change of price bonus in China during this period is calculated. Then, this paper uses the ARDL (autoregression lag distribution model) method,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small sample estimation, to estimate the capital-labor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1. When the price bonus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lternative elasticity is very close to 1.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分类号】: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2 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3 陈晓玲;连玉君;;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3年01期
4 白重恩;钱震杰;;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6 张明海;增长和要素替代弹性——中国经济增长1978—1999年的实证研究[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7 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6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7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书坚;我国功能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1997年05期
2 蔡f ,都阳;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3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4 方新旗;收入分配过程与分配原则[J];湖州师专学报;1993年04期
5 陈晓玲;陈登科;李国平;;中国区域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6 付文林;沈坤荣;;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7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8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晓静;;对中国产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14年06期
2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3 张明海;增长和要素替代弹性——中国经济增长1978—1999年的实证研究[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4 赵领娣;张磊;;区域视角的劳动与能源的替代弹性:趋势、差异与政策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期
5 周申;张亮;;我国熟练、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尹朝静;范丽霞;李谷成;;要素替代弹性与中国农业增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袁蓓;;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劳动力非完全替代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14期
8 史红亮;陈凯;闫波;;我国钢铁行业能源-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9 张月友;刘志彪;;替代弹性、劳动力流动与我国服务业“天花板效应”——基于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10 顾六宝,肖红叶;中国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两种统计估算方法[J];统计研究;200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郝伟;基于地区间替代弹性的产业集聚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胡春龙;资本存量、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测算、分析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3 丁晨辰;全球视野下的跨期替代弹性:一种新估计[D];厦门大学;2014年
4 杨萍;生命不确定下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沈健;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与有偏技术进步[D];南京大学;2013年
6 刘信刚;我国工业能源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估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钟志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3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49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