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城镇层级流动对就业改进的梯次影响
[Abstract]:The urban mobilit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farmers has a cascade impact on employment and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3402 questionnaires in China, the sequential categories and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Logistic models are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cascade differences of the hierarchical mobi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on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qua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bilit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farmers" from the low level to the high level increases the wage level and enhances the employment stability, but the identifiabl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re reduced.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farmers in high-rise towns has a higher tendency to bring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city, and the inflow and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families in low-level cities and towns is more feasible. Different from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refecture-level cities have more identifiabl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more likely migrant workers with higher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re, the more likely they are to flow in, but the wage level is not attracti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promoting the dual employment and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amil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rvice industry in small towns,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absorbing and gathering knowledge and skilled talents at the prefectural level through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产城融合视阈下稳步城镇化与新生代农民就业转型协同机制研究”(13AJY008)
【分类号】:F323.6;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2 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朱农;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2年05期
4 杜鹏;张航空;;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1年04期
5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丽娟;;社会支持和打工妹的城市融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许丽明;;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的农民工城市融合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3 安同侃;;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社会网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4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5 夏延芳;;农民工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2期
6 吴云超;金彦平;;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耦合视角下的农民工就业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7 宋国恺;;分群体分阶段逐步改革农民工体制问题——基于农民工分化与社会融合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刘亚平;刘琳琳;;农民流动的现实图景与前景展望——以M村农民流动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胡玉萍;;留京,还是回乡——北京市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10 胡科;黄玉珍;金育强;;关于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洋;;北京外来人口转移流动的机制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丁未;田阡;;新媒介技术的使用与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研究——以深圳石厦村湖南攸县籍出租车司机为个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3 张云武;;当代城市居民社会关系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云武;;中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者的关系网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泉超;;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小娜;;贵州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社会流动问题研究——以贵州在温州的农民工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艳萍;;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晓茹;;第二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分析——基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云彦;程广帅;;迁移预期、社会支持与能力建设——基于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的调查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10 陈萍;;我国农民工的城市适应[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戴为;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农民流动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斛建军;农民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崔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青年生存状况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金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张建宁;昆山市农民工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冠华;福建省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李璐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条件和意愿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郭霞;网络报道对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形象呈现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军;不同居住类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善平;;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流动及其决定机制——兼析大城市的新二元结构[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2 陆铭;;谁在承受经济转型的代价——评《经济转型的代价》[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3 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赵延东,王奋宇;当前我国城市职业流动的障碍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4年05期
5 王化波;C. Cindy Fan;;省际间人口迁移流动及原因探析[J];人口学刊;2009年05期
6 杜鹏;张文娟;;对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理论思考[J];人口学刊;2010年03期
7 段成荣;杨舸;张斐;卢雪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人口研究;2008年06期
8 张襄誉;结构分割与求职行为对上海市失业人员的实证研究[J];社会;2005年03期
9 李培林;中国乡村里的都市工业[J];社会学研究;1995年01期
10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本文编号:2526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2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