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镇化动力因素:基于PVAR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5 16:10
【摘要】:基于1961年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以分析城镇化背后的动力因素。实证研究的结论显示,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城镇化率均有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对OECD国家而言,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增加)会显著提高OECD国家的中小城镇比率,这意味着对其而言,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结构的演变。
【图文】:

脉冲响应分析,OECD国家,城镇化


满向昱等:城市化动力因素:基于PVAR方法的研究城市化城市发展研究22卷2015年6期UrbanDevelopmentStudiesVol.22No.620159图1OECD国家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分析图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分析3.2对城镇化的结构影响为了分析上述因素对城镇化结构的影响,本文此处将城市化率变化替换为小城镇人口占比变量,以此判断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结构将出现何种特征。图3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于OECD国家而言,产业结构的提升,即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提高将有利于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占比显著提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变量对城镇化结构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对OECD国家中小城市的影响明显高于工业对其的作

脉冲响应分析,城镇化,发展中国家


满向昱等:城市化动力因素:基于PVAR方法的研究城市化城市发展研究22卷2015年6期UrbanDevelopmentStudiesVol.22No.620159图1OECD国家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分析图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脉冲响应分析3.2对城镇化的结构影响为了分析上述因素对城镇化结构的影响,,本文此处将城市化率变化替换为小城镇人口占比变量,以此判断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结构将出现何种特征。图3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于OECD国家而言,产业结构的提升,即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提高将有利于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占比显著提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变量对城镇化结构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对OECD国家中小城市的影响明显高于工业对其的作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分类号】:F291.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新芳;;山东省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凌;运行动力强劲 发展又好又快[N];河南日报;2007年

2 记者 廖维;中国经济成长惊人[N];中国证券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炜;铁路提速期西安车辆厂实现技术跃迁的动力因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晓;基于PCA与SD结合的产业转移动力因素变化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32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32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4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