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市化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1 08:13
【摘要】:笔者在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0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技术,以城市化为门槛变量,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三门槛效应。在城市化的任一门槛区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最后,笔者从城市化的视角就如何发挥人口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业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1JJD790022) 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M16) 2012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2JK0083) 2014年西北大学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项目(JX14016)
【分类号】:F299.2;F124;C9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景华;;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2 杨宜勇;城市化创造就业机会与城市就业空间分析[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3 蔡f ;;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J];经济学动态;2011年06期

4 唐代盛;邓力源;;人口红利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2年03期

5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6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沈君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红利及其实现[J];南方人口;2005年01期

8 尹银;周俊山;;人口红利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9 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9年02期

10 车士义;陈卫;郭琳;;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J];人口与经济;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任富欢;;我国城市化水平对城镇就业的影响——基于1978~2008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8期

3 田艳波;;从“奥肯定律失灵”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

4 李杨;;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机遇抑或挑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5 李金龙;郭凌燕;;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危机的若干新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6 林民书,李文溥,林枫;郊区被动型城市化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厦门市禾山镇农民非农化问题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7 周伟;;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8 孙祁祥;朱俊生;;人口转变、老龄化及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9 徐晟;;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中国人口红利的削减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10 吕冰洋;禹奎;;我国税收负担的走势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黄纪念;;人口因素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河南)食品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云超;;劳动力市场发育发展中的积极就业政策问题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6 邵全权;李晓慧;;关于保险业反垄断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7 白仲林;赵亮;;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实证分析——伪面板数据门限自回归模型的估计与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8 楚尔鸣;马永军;;消费增长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吗?——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10 贾男;张亮亮;甘犁;;不确定性下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检验[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君达;城市化进程中无锡就业保障和促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德才;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高丽娟;新形势下江西劳动力供求预测分析及就业政策的调整[D];南昌大学;2010年

5 朱琳;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研究分析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朱秋琪;人力资本促进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赵书男;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8 滕菲;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D];吉林大学;2011年

9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超;人口结构视角下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2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3 杨开忠;中国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概念模型[J];城市问题;2001年03期

4 姚裕群;;论我国的就业问题与扩大就业的战略对策[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5 王文举;范合君;;我国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6 胡鞍钢;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1998年04期

7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8 魏中海;城市化机制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关于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若干意见[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8年05期

10 李魁;钟水映;;劳动力抚养负担与居民消费率——基于人口红利期的动态面板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芦东;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D];复旦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君敏;一部侧重实证分析的书——《新疆经济增长点研究》简介[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1期

2 ;创业与经济增长[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8期

3 吴晶妹;信用活动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3期

4 罗桂元;论创新发明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3期

5 范方志,李军波;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6 柳德江,殷凤玲;教育投资对云南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7 曲涛;贾劝宝;;论陇东老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国平;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蒋伟;我对“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理解[J];浙江统计;2005年05期

10 王满仓,佘镜怀,杨二宝;陕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9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39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