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咸阳市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7 18:43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央对于城镇化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提出了很多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城镇化的重视力度日益增强,可以说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进程的关键阶段,而对于怎样才能将城镇化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下去于我国而言却是一道难题。本文主要采用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通过运算得出相关结果,并将分析结果和实地调研进行比对得出结论。 本文从五个章节来对所选题目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目的、思路、方法等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对人口迁移、农民迁移以及城市化和城镇化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咸阳市城镇化与农民迁移分析(运用统计数据),利用统计数据对咸阳这一特定地区的城镇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民迁移和GDP、居民收入、二三产业等做了相关分析。3.3.4咸阳农民迁移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分析;第四部分咸阳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意愿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农民进行交谈,获得相关调查数据,运用SPSS中的二元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第五部分结论和建议,根据前文得出相关结论,从结论问题中针对性的提出个人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农民迁移入城的意愿不算特别强烈,与以往研究相比,出现统计样本中高学历青年城镇化意愿明显下降现象。主要分析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类别、进城从事工作类型等单因素对农民迁移意愿的影响。在对调查所得数据用spass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时,我们得到了影响农民迁移决策的最主要的几个因素是性别、进城务工经历、家庭类别、家庭住房情况、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而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农民不愿意入城的主要原因是城镇没有土地保障,使他们在失去其他方面的收入后无法拥有最低保障。愿意入城的主要原因是城镇的教育条件更好,这也反应了目前我们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事实。另外,本研究还对农民是否了解城镇化有关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对于国家的城镇化相关政策并不是很了解。
【图文】:

高校毕业生,互联网,资料来源,农民


后来国家相关政策开始放松,再加上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这些潜在的“主力军”开始向城市迁移。故目前国内的人口迁移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农民,在一般情况下,人口迁移也等同于农民迁移。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不断的人员迁移,人员迁移对城镇化进程也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城镇化的研究必然要对人口转移进行基本的分析。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发生农民由农村迁往城镇、由农业生产转到其他生产部门的现象,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城镇化是个世界性现象,它同样地影响着已经发展完成的国家和正在发展着的国家,不同的国家、同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处在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蒋春娟 2010)。农民迁移到城镇主要有主动迁徙和被动迁徙两种模式,由于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农民迁徙并不存在自由迁徙的法律基础。2.1.1主动迁徙(1)通过升学实现农转非根据国家人事部 2010 年资料,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超过 97%,回到农村就业的不足三个百分点,即使回到农村的学生也极少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普遍的研究认为高校学生是农民向市民主动转变的主要途径。

建国以后,城镇化


如:控制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无序流动,减轻城乡经济机会不均,提高农民的机会和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逐渐缩小城乡差距,适当控制依靠财政拨款人员的数量,不宜盲目对中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强调农村和农业部门发展的重要2.2.1城镇化发展模式建国以后我国城镇化曾有过较快发展,后因历史原因基本陷于停止,甚至出现退现象。同时城市布局不断西移,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3.6;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佩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2 孔祥云;王小龙;;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若干模式[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2期

3 何一峰;付海京;;影响我国人口迁移因素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卫龙宝,胡慧洪,钱文荣,曹明华;城镇化过程中相关行为主体迁移意愿的分析——对浙江省海宁市农村居民的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566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66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