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要素匹配视域下土地城镇化适度规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3 22:26
【摘要】:中国正在进行着一个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口的城镇化相伴而生的是快速的土地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规模和速度直接涉及到工业化、城镇化用地,涉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战略,涉及到被征地农民和市民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涉及到社会财富公平、社会福利和社会和谐。因此,对土地城镇化适度规模的研究是极度迫切和必要的。 人地要素匹配视域下的土地城镇化适度规模研究直接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和城乡生产建设与生活等多项主体,是一个开放的、繁杂的系统性问题。研究土地城镇化的适度规模,促进土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明确土地城镇化适度规模的内涵和影响因素,需要对土地城镇化适度规模进行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与模型计算,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并最终为土地城镇化问题的改善以及高质量城镇化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土地城镇化的研究现状入手,了解各位学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分别从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张控制机制、土地城镇化问题的研究现状上进行分析,得出土地城镇化的定义、影响因素和土地城镇化合理规模的度量方法,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进行总结。其次,通过对人地要素匹配的研究,得出人地要素匹配的内涵和标志,总结出人地要素不匹配的表现和危害,并从人地要素匹配的角度分析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得出在人地要素匹配的要求下,土地城镇化适度规模发展的实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再次,本文阐述了土地城镇化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和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评测指标体系、构建评测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年至2011年间,河南省土地城镇化规模是适度的,但是适度水平较低,处于勉强适度和初级适度阶段,而且土地城镇化规模的适度性也不稳定。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了河南省从2012年到2016年的土地城镇化适度规模。从预测结果来看,河南省土地城镇化规模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最后,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城镇化过程,对其做法和特点进行总结,并给予评价,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土地、人口和城镇体系的角度提出可操作性较强、实施结果明显的具体策略。
【图文】:
图3.1 2001年一2011年河南省土地城镇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变化趋势从各效益指数值变化趋势来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图中可知,土地城镇化经济效益在2001年一2005年间变化幅度较小,
结合建设片j地规模的变化趋势,对各效益指数值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图中明显的表示出,建成区面积增长以2005年为界,划分为两个变化方向,2001年一2005年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持续提升的阶段,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2006年一2011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开始下降,但仍是正数,建成区面积小幅度增力口,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2001年一2005年间,在河南省建成区面积大幅度扩张的阶段,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与土地城镇化效益呈反方向变化。建成区面积快速增加的时间里,土地利用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随着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提高而所下降,随着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下降而提高。经济效益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但呈少量增长。在2006年一2011年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处于持续下降的阶段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是持续上升,且三者间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最大,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小,社会效益居于二者之间。由以上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建成区面积的急剧扩张会引起社会效益的剧烈变动,且变动方向相反:而当建成区面积保持稳定时,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数单调递增,,生态环境效益指数可能递增也可能递减。(2)综合效益和协调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
【图文】:
图3.1 2001年一2011年河南省土地城镇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变化趋势从各效益指数值变化趋势来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图中可知,土地城镇化经济效益在2001年一2005年间变化幅度较小,
结合建设片j地规模的变化趋势,对各效益指数值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图中明显的表示出,建成区面积增长以2005年为界,划分为两个变化方向,2001年一2005年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持续提升的阶段,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2006年一2011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开始下降,但仍是正数,建成区面积小幅度增力口,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2001年一2005年间,在河南省建成区面积大幅度扩张的阶段,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与土地城镇化效益呈反方向变化。建成区面积快速增加的时间里,土地利用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随着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提高而所下降,随着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下降而提高。经济效益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但呈少量增长。在2006年一2011年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处于持续下降的阶段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是持续上升,且三者间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最大,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小,社会效益居于二者之间。由以上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建成区面积的急剧扩张会引起社会效益的剧烈变动,且变动方向相反:而当建成区面积保持稳定时,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数单调递增,,生态环境效益指数可能递增也可能递减。(2)综合效益和协调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红松,董品杰;基于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的城市建设用地量预测[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年06期
2 黄丹;徐邓耀;;基于SPSS的人口增长与土地城市化关系分析研究——以南充市区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1年01期
3 张晓青;;西方城市蔓延和理性增长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4 田莉;;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喜忧参半的土地城市化[J];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5 张良悦;师博;刘东;;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政府驱动——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6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7 梁进社,王e
本文编号:2579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7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