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湖北省监利县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01:42
【摘要】: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自改革开发以来便一直在飞速提升,城镇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巨大成就的背后,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城镇化的进程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之中,但是由于机制体制的缺陷、农村转移劳动力自身的素质缺陷以及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障碍,无法在城镇化进程中顺利实现就业,脱离了农村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去了谋生的基本手段,生活困难程度增加,成为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给城镇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所以提高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就业,解决他们的失业问题,不仅是城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对我国未来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监利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城镇化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全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监利县的城镇化水平在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人数激增,出现了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成了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监利县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财政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现状,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择业、社会保障情况、政府政策扶持等情况进行了了解,从而总结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图文】:

转移劳动力,监利县


监利县转移劳动力收入情况

监利县,转移劳动力,就业状态


图 4.4 监利县转移劳动力就业状态图由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监利县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灵活就业主,比例高达 65.70%,说明监利县的转移劳动力中,大部分的就业都是不稳的,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能够在城镇中找到正规就业的比例仅为 9.90%,另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6;F24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宝东;;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黑龙江档案;2019年02期

2 崔博文;;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拴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探讨[J];宝鸡社会科学;1995年Z1期

4 郑万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财经政法资讯;2008年03期

5 张吉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青海农牧业;2010年03期

6 李永录;;对海南州剩余劳动力与扩大社会就业刍议[J];青海统计;2003年06期

7 喻国良;;刍议城市化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姜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J];财经政法资讯;2005年03期

9 蓝波;;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查[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0 曾军;;求职难——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J];记者观察;201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勇;;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内外转移的思考[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王凤洁;邹永红;;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统计分析[A];第十届海峡两岸统计与概率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3 刘殿臣;闫彩红;;调整云南产业结构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A];科学发展观与云南经济社会问题研究[C];2006年

4 曹明霞;张宏靖;程新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60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回顾与展望[C];2009年

5 易斌;;城市规划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预测——以昆明市为例[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总体规划)[C];2015年

6 安志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 第二卷[C];2007年

7 何媛媛;郭为;;青岛市旅游发展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汪小勤;;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吸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9 孙双元;董水生;李宏宇;;关于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赖小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伟;韩俊:1.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个神仙数字[N];中国青年报;2006年

2 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边带娃边赚钱 剩余劳动力有了新“娘家”[N];长沙晚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邢玲;“打工经济”鼓起农民腰包[N];益阳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比木日洛;我州去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1.63万人[N];凉山日报(汉);2017年

5 本报记者 袁长波 特约通讯员 王炳会;合作社里建支部 拓宽群众致富路[N];东方烟草报;2017年

6 记者 袁兆辉;朔州首批护工赴京津冀就业[N];山西日报;2017年

7 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吴丹;泽州:斥资千万元力推创业就业[N];山西经济日报;2017年

8 记者 方尚俊 王自娟 通讯员 冯晓广 赵书霞;涉县:小绢花成“致富花”[N];河北经济日报;2017年

9 戚牧 本报记者 潘宏宇 刘柏森;宾县 “公司+合作社”拓宽致富路[N];黑龙江日报;2017年

10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马小娟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王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五策[N];山西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胜雪;农村剩余劳动力动态估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周江洪;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刘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层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柏羲;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2 赵晓宁;新型城镇化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

3 尤笠;交通基础设施、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4 陈雅婷;平阳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建议[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5 侯海坤;撒拉族拉面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徐仲举;湖北省监利县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

7 曾科;祁东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8 张德川;河北省就业结构演变与优化对策[D];河北大学;2017年

9 李昕;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10 汤源;城镇化进程中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6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606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