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4:49
【摘要】: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对地区经济增长、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因为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随之而来的也有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地区发展失衡、发展代价过高、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大适时提出并确立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由此我国由传统城镇化进入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产业互动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色之一,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是打造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使得新型城镇化有力拓展广大农民的就业空间,从而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我国30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度的测量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据现状分析与模型研究,最后总结出我国大部分省市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处于中度水平,其中大部分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制约作用。根据空间杜宾模型得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有直接作用,而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就全国层面来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差距增大,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大。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起直接促进作用,同时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会拉动邻近省市的经济增长;此外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会促进邻近省市经济的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地区间的政府合作水平较高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不论是直接效益还是空间溢出效益方面都具有积极的直接促进作用;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不仅具有正向的直接效应,同时会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增长则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地区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资源稀缺等问题导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直接效应为负且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金融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东部到西部出现了阶梯性的变化,表现为金融产业发展水平对当地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从东到西依次递减;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中东西各省市的作用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人力资本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总效应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由于稀缺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使得人力资本的总效应不显著。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协调的发展不平衡,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存在空间异质性,对经济增长不仅存在正的溢出效应,也存在“虹吸效应”,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其他地区的压制,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支柱型产业,精准定位优势产业进行突围,整合产业链。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协调各个区域的资源,使得各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均匀分布。针对东部地区应该继续保持区域经济高度集中和中高速增长的状态;中部地区应该深化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打破市场壁垒,促进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移升级;西部地区则应该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水平进步,提高对外资的利用效率,同时要避免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文章最后提出了产城融合相关的策略方法以及对未来产城融合发展的展望,笔者希望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研究进一步为地区产城融合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实际的科学依据,丰富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理论,为我国不同地区的产城融合,提出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有参考价值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策略。
【图文】:

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


图 2-1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至此,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适合在新古典经济框架下研究,正如图 2-1 中 S2 曲线阶段,该阶段劳动力剩余和劳动力供给弹性同时为零,现代部门必须加薪和提升待遇来保持其对于劳动力的持续获得。这种情况表明,这一经济市场环境下的劳动力供给已经由劳动力长期过剩的情况转而进入劳动力短缺的境地,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必然结束长期以来固定不变的稳态,,顺而转向增长态势。2.2.4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Growth poles)理论是一种经济非平衡增长理论,在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发展规划中起到了广泛的影响和极为重要的作用。增长极理论始创于 1950 年,由法国区域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44-45]首次提出。在这一年其所发表的《经济空间:理论与运用》这篇文章中佩鲁提出了经济空间理论,经济空间理论成为了增长极理论的源头所在。佩鲁强调抽象化理论化的经济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99.21;F121.3;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展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05期

2 崔冰;;新型城镇化养老保障对金融业养老金业务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2019年16期

3 宋小叶;;基于生态理念的璧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11期

4 张纪群;杨亮;;新型城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性调整与重建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方法论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19年02期

5 高鹏;刘赚;;新型城镇化研究及理论基础初探[J];才智;2017年15期

6 武冬铃;;湖南省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探析[J];山西农经;2019年10期

7 王雪平;刘学峰;武林甲;;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及相互关系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8 成立;魏凌;;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J];中国房地产;2019年19期

9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J];中国房地产;2019年19期

10 黄竹梅;苏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以宁夏中卫市为例[J];价值工程;201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梦;;济南市乡镇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8年

2 田吉生;;保险业服务浙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以“新国十条”为指导[A];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2014年度)[C];2015年

3 许云鹏;;城镇化、法制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法律问题研究[A];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第十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7年

4 李丹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A];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第十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7年

5 唐杰彬;邓迎晓;;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以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为例[A];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8年

6 何传启;;新型城镇化:人去哪里[A];《科学与现代化》2014年第2期(总第059期)[C];2014年

7 许云飞;姚钟华;曹更永;寿奇晗;柳月玲;;浅析交通运输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A];《科学与现代化》2014年第4期(总第061期)[C];2014年

8 姚钟华;许云飞;汪建江;曹更永;寿奇晗;;进一步发挥浙江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与现代化》2014年第4期(总第061期)[C];2014年

9 张翔;龚岳;闵程程;林俊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以云浮市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山地城乡规划)[C];2016年

10 方莹;;光明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思路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加快招商引资 强化产业支撑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N];西安日报;2014年

2 记者 陈兴多;全市领导干部论坛举行[N];台州日报;2016年

3 记者 王志冕;胡祖才来我市调研[N];德州日报;2016年

4 本报评论员;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N];沧州日报;2019年

5 记者 王爱民;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经济工作推进会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N];唐山劳动日报;2019年

6 记者 亢春宁;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经济工作推进会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N];张家口日报;2019年

7 记者 莫昌伟;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 形成推动新型城镇化强大合力[N];青海日报;2019年

8 本报评论员;让新型城镇化在高质量融合发展中获得新动力[N];青海日报;2019年

9 本报评论员;高效率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N];青海日报;2019年

10 罗希 鲁开伟;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美丽嬗变[N];贵州民族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教育补偿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严瑞河;北京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内生金融服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姜庆志;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合作治理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韩卫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金融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7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张晓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政社协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9 雷运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主导下的基层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徐延明;新型城镇化中的财政支持效果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占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坝上”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方法创新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年

2 郭倩紫;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王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4 杨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5 周安敏;新型城镇化下小城镇街道界面改造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6 孟艳鹏;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7 刘娜;全域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8 朱彬;禹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两区同建”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9 侯天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10 周爽;金融发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89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689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