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模式探索、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20:30
【摘要】:为应对人口爆炸、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现实及自身发展问题,人类创造性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国家政策、理论转变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具体行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实践基地和示范工程。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和时代潮流,结合南宁市江南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沙井分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土地资源优势,拟将沙井分区打造为“低碳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本文以沙井分区为研究对象,以“低碳”为特色,运用可持续发展观、低碳思想、系统科学思想、投影寻踪、RAGA和IEA算法等理论,结合沙井分区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实验区研究现状及成功经验,对低碳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进行了探索研究。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低碳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观为指导,以低碳节能为特色,遵循以政策支持、组织规划、发展环境、管理运行、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公众参与与合作推广为一体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五位一体”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 (2)以南宁市沙井分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实验区分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开放五个子系统,构架了“目的—理论—政策—反映”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采用频度分析法和改进的德尔菲法筛选指标,构建了含GDP等共46个指标的主客观相结合、五类四层次的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 (3)首次运用投影寻踪法来构造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价模型,并基于均方差的思想构造了改进的投影指标函数,通过编程实践优化模型中的动态聚类法,运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来选择优化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构建了以改进的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系统协调度评价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价体系。
【图文】:
①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实验区分布特征及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实验区分布情况见表1-1和图1-1。表1-1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实验区的分布情况Table 1-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experimental zone实验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三省发展阶段 区 Si ~ ^ ~ m ~ 比例 丨 (%) I (%) ‘双 (%) 丨奴 (%)试点示范 17 7 41.18 6 35.29 3 17.65 1 5.88规范建设 22 11 50.00 4 18.18 5 22.72 2 9.10全面发展 111 48 43.25 33 29.73 22 19.82 8 7.20合计 150 66 44.00 43 28.67 30 20.00 11 7.30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21世纪管理议程中心网站整理( ^. 4条‘mm 1 广★ <198??丨9S?> ^-"U? 0907-2000 0 210 ?0 邮_J.金?;KUW技 <2002-?013> (i-y/ I ■ i ■ I I i ■ I图1-1实验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分布Fig .1-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experimental zone总体来看,实验区整体数量及四个区域实验区数量都随着发展阶段的深入在快速增力口,,且每个区域各发展阶段实验区所占比例基本一致,说明实验区在全国正有序整体推进。从不同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所占比例最大,因为东部地区占尽国家政策、地理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继续保持实验区建设与示范领头羊的位置;中部地区所占比例次之,依靠接壤东部及自身基础、人才优势,实验区数量上有所增加,但相比之下,增长速度较其它区域缓慢;西部地区所占比例较小,虽有土地、资源优势且国家2000年以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不同类型实验区的空间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22;X821
本文编号:2703606
【图文】:
①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实验区分布特征及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实验区分布情况见表1-1和图1-1。表1-1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实验区的分布情况Table 1-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experimental zone实验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三省发展阶段 区 Si ~ ^ ~ m ~ 比例 丨 (%) I (%) ‘双 (%) 丨奴 (%)试点示范 17 7 41.18 6 35.29 3 17.65 1 5.88规范建设 22 11 50.00 4 18.18 5 22.72 2 9.10全面发展 111 48 43.25 33 29.73 22 19.82 8 7.20合计 150 66 44.00 43 28.67 30 20.00 11 7.30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21世纪管理议程中心网站整理( ^. 4条‘mm 1 广★ <198??丨9S?> ^-"U? 0907-2000 0 210 ?0 邮_J.金?;KUW技 <2002-?013> (i-y/ I ■ i ■ I I i ■ I图1-1实验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分布Fig .1-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experimental zone总体来看,实验区整体数量及四个区域实验区数量都随着发展阶段的深入在快速增力口,,且每个区域各发展阶段实验区所占比例基本一致,说明实验区在全国正有序整体推进。从不同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所占比例最大,因为东部地区占尽国家政策、地理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继续保持实验区建设与示范领头羊的位置;中部地区所占比例次之,依靠接壤东部及自身基础、人才优势,实验区数量上有所增加,但相比之下,增长速度较其它区域缓慢;西部地区所占比例较小,虽有土地、资源优势且国家2000年以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不同类型实验区的空间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22;X8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长健;王顺久;崔鹏;;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及其在天然草地分类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王忠武;论科学发展观的结构与功能[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陈秀珍;王玉灵;;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年07期
4 林富瑞,王荣来,李春发,车西柱,于松河,常林朝;河南省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实践与成效[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3期
5 班茂盛;方创琳;李铭;;县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路与实践——以浙江省诸暨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J];规划师;2008年05期
6 王好芳,董增川,左仲国;区域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罗旭武;琚志华;楼志军;王莉芬;陈迁;;德尔菲法在归纳主要环境问题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3期
8 潘智慧,张仕廉;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周书敬;董立国;;基于RAGA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在评标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06期
10 张海英;韩贵金;潘永湘;;混沌免疫进化算法及其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703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70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