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1938-1945年青岛地区劳资关系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4:51
【摘要】: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上,中国饱受沧桑。青岛作为一个开埠城市的发展也曲折坎坷。日本曾经两次占领青岛,对青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势力到达华北。整个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开始经营青岛。抗战爆发后,日本为侵占青岛制造了“德县路”事件。在青岛市长沈鸿烈的积极斡旋下,“德县路”事件遵循外交途径得以和平解决,但是日本的野心暴露无遗。随着战局发展,山东省长韩复渠一弹未发撤出山东。1938年1月10日,青岛沦陷。青岛沦陷后,日方开始了疯狂的掠夺。对原有民族资本产业采取没收、合资经营、低价收买、委托经营等手段进行霸占。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蚕食,青岛原有的民族资本产业退出青岛,迁往后方。对于外资企业,日方采取没收的手段,进行改造,成为日本的殖民产业。在“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政策下,青岛在日本扶植下建立起了伪政权与伪组织,青岛的名字也发生数次改变,由“青岛治安维持会”改为“青岛特别市公署”又改为“青岛特别市政府”。1937年12月,在沈鸿烈撤出青岛时,在南京政府的示意下,实行“焦土抗战”,日本在青岛的产业基本山上被大火烧尽,劳资关系破裂,劳资冲突加剧。1939年春,日本在青岛产业重建完毕,劳资关系逐渐恢复。在青岛的日方企业采用中世纪管理方式——把头制度进行管理。在日方的支持下,封建把头对工人极为苛刻,工人命运悲惨。加之华北物价上涨,战局动荡,工人入不敷出,在死亡线上挣扎。在这种局面下,劳资关系趋于恶化。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由于受到日伪的破坏而转入地下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一部分优秀工人加入党组织。这为战胜日本法西斯殖民统治,为以后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韩复渠、沈鸿烈撤出青岛后,部分国民党成员又在山东建立起了外围组织。李先良带领的青岛保安总队在崂山采取游击战的策略,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周旋,打击日伪组织的嚣张气焰。沦陷时期的青岛劳资关系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劳资关系由破裂走向恢复进而走向恶化;第二,工人斗争的领域从经济领域的生活斗争转向为政治领域的生存斗争。而造成这一恶果的原因是日方在青岛残暴统治,日本帝国主义也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青岛地区的工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抗日方企业的残酷压迫,客观上支援了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9月17日,原先的青岛保安大队队长李先良接收青岛,青岛重新回到中国人的怀抱。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65;F24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弁记思;;《守法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以甲企业对劳资关系的处理为例》简介[J];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6年01期

2 郑双雨;;中国劳资关系模式的选择——基于西方国家的经验[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1期

3 魏明孔;;近代劳资关系的创新成果——评《中国劳资关系近代转型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年04期

4 韩晓春;;我国劳资关系文献综述[J];西部皮革;2018年02期

5 杨芳;;民营企业劳资关系构架——评《博弈与制衡: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体系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年02期

6 刘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资关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8年01期

7 程多闻;;《冲突与协调:日韩两国劳资关系变迁的比较研究》[J];国际论坛;2018年02期

8 杨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12期

9 张亚男;;我国企业当代劳资关系特征研究[J];经济论坛;2018年06期

10 王海霞;;如何构建和谐的企业劳资关系[J];人民论坛;201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年志远;;企业劳资关系的变易性及其政策意义:基于马克思劳动力理论视角[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下)[C];2014年

2 李萍;罗宁;;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理论脉络与最新进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3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4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于桂兰;;美国劳资关系模式下工会制度的微观收益与成本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宏洛;;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周晓梅;;构建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贾珍荣;;我国职业体育劳资关系管理模式革新的困境与政府规制路径[A];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韩金华;;正确认识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基于《资本论》视角的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朋举;劳有所得,让劳资关系更融洽[N];陕西日报;2019年

2 梅新育;中企应对海外劳资关系有点难[N];国际商报;2018年

3 记者 谢超平;共同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N];惠州日报;2014年

4 钟祥财 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近代民族企业的劳资关系[N];联合时报;2012年

5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初庆东;从劳资关系看英国社会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逆;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如何改善[N];光明日报;2011年

7 权衡(上海社科院);建立劳资共赢的新型劳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大学教师 李克杰;失衡的劳资关系呼唤强力执法[N];东莞日报;2010年

9 周云;劳资关系中的合作主义[N];东莞日报;2010年

10 沈立人;正视新的劳资关系[N];经理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志栋;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2 孟钟捷;德国劳资关系演进中的里程碑: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的发生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易臻真;当代中国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动态发展及其演变研究(1992至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道强;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杨成湘;我国劳资关系集体协商制度实施、评价及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彭闯;中国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乔磊;基于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知识产权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嵩;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调整中的政府介入研究[D];宁波大学;2018年

2 徐丁丁;1938-1945年青岛地区劳资关系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黄松岩;中国工会在协调民企劳资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路文峰;柔性霸权:工头的权力运作实践及其对劳资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刘海靛;深圳市宝安区企业劳资关系协调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6 梁宵珠;《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宁波大学;2018年

7 李军伟;我国加班制度法律规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8 武玉琼;中国劳资关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9 付涵;责任伦理下我国企业劳资关系伦理失范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10 迟诚;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21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721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f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