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基于RC-DEA模型的省际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4:38
【摘要】:第一次工业革开始的近两个多世纪以来,巨大的能源消耗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必须及时进行针对能源浪费、温室效应等现象的相关治理,尤其是针对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肩负着对合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控制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加剧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并应用更为有效、全面的方法来优化资源利用,改善环境状态,帮助地区政府或相关机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利用状态,及时调整能源管理政策方针,实施更为有效的节能低碳项目。本文在效率最大化视角下,研究了中国的碳排放分配权及碳减排成本问题。首先,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详细研究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碳排放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累计贡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排放演变经历了快速、平稳和急速增长三个阶段,其中最主要的碳排放量正向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减排驱动因素是能源强度,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则是碳排放增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各驱动因素累计贡献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依然是正反两个方向上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其次,建立投入产出评价体系。将能源消耗量作为能源投入要素,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选为非能源投入要素,将国民生产总值选为期望产出要素,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选为非期望产出要素。在上述指标确定的前提下,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的整体评价体系,为整体数据包络分析奠定基础。在简要分析初级模型存在的缺陷后,将方向距离函数可以区别对待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优点与DEA可以解决碳排放总量固定问题的优点相结合,提出RC—DEA模型,引入SBM模型(Slack Based Measure,SBM),解决了松弛改进的部分在效率值的测量中并未得到体现的问题,进行效率最大化视角下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研究。运用参数方向距离函数计算2011-2015年边际碳减排成本,运用RC—DEA模型计算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边际碳减排成本,建立了效率最大化视角下的边际碳减排成本测算模型,并针对上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RC—DEA模型七次迭代过程中,北京、天津、辽宁、吉林等16个初始效率值在0.8以上的省市,碳排放权数量一直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其他12个初始效率值相对较低的省市,碳排放权数量一直处于减少状态。在效率最大化的视角下分配所得的碳排放权数量更少,不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生产效率越高的地区,或者说碳排放绩效水平越高,以及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边际碳减排成本就越高,实施碳减排相对困难;经济规模越大的地区,CO_2排放量越大,且在资源投入中,煤炭消耗量越高的地区,边际碳减排成本越低。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06;X321
【图文】:

基于RC-DEA模型的省际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研究


DEA中文期刊检索分布表

基于RC-DEA模型的省际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研究


中国1985-2011年省际累计碳排放

基于RC-DEA模型的省际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研究


各省区2015年碳排放驱动因素累计效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苑维;;关于电力行业碳排放成本的核算研究[J];科技风;2018年36期

2 陈炜;殷田园;李红兵;;1997-2015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年02期

3 高如梦;李晓涛;杜江;;湖北省农业碳排放估计及现状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07期

4 柴麒敏;傅莎;郑晓奇;赵旭晨;徐华清;;中国重点部门和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及政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2期

5 辛玲;付志刚;刘莹;;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基于空间统计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19期

6 余晓泓;詹夏颜;;基于收益原则的碳排放转移及中国碳排放责任研究[J];资源科学;2018年01期

7 曲建升;刘莉娜;曾静静;张志强;裴惠娟;董利苹;廖琴;;基于入户调查数据的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J];科学通报;2018年Z1期

8 李林延;;产业结构优化是否减少碳排放[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年02期

9 王文治;;中国省域间碳排放的转移测度与责任分担[J];环境经济研究;2018年01期

10 余丽丽;彭水军;;中国区域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碳排放转移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中林;李金雷;;基于个体为本模型的中国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A];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刘占成;王安建;于汶加;李铭;;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3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泓波;李家启;谢宏佐;;试论应对气候壁垒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2765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765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4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