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部分图文】:
小,但部分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度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广州产业基础设施配备完善,经济转型基础良好,经济结构优化度较高,是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代表区域。大连、宁波、成都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度水平变化较大,大连、宁波和成都分别凭借着较强的区位优势、外向经济发展程度和国家政策对西南地区的支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经济不断扩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武汉、南京、青岛、杭州、厦门、济南经济结构优化度逐步提升。沈阳、哈尔滨、长春和西安凭借国家战图1副省级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核密度分布Fig.1Kerneldensitydistributionoftheeffectivenessofdeputyprovincialcity'seconomictransformation图2经济规模扩张度与经济结构优化度贴近度Fig.2Thescaleofeconomicexpansionandtheoptimizationofeconomicstructure1392
谀诔鞘芯?米??综合贴近度峰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00年,中国城市经济转型贴近度峰值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峰值,且呈现宽峰分布,说明此时转型分布较为分散,到2005、2012年,均呈现出尖峰形状且峰顶密度高,说明城市经济转型集中度逐渐提高,且集中值逐渐右移,城市经济转型整体形势较好。2.2.3分项指标转型成效空间演变分析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转型包含4个准则层转型成效,在地理空间上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特征,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运用数据图对准则层转型成效进行如下分析:1)经济规模扩张度。结合图2可以看出,在2000~2012年,经济规模扩张度差异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转型背景下,全国副省级城市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但从经济总量来看长春、西安、济南、厦门等经济发展一直与其他地市存在一定差距。广州、深圳、武汉城市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作为珠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以及武汉城市圈的增长极,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与其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区位优势存在重要关系。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沈阳、哈尔滨、杭州经济规模增长呈现放缓趋势,前两者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瓶颈凸显,经济发展略显乏力。大连、青岛、宁波凭借自身科技、资本、人才、海陆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迅速,潜力较大。成都、南京经济发展稳中有升。2)经济结构优化度。由图2可知,城市之间经济结构优化度差异,在空间格局上变异程度较小,但部分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度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广州产业基础设施配备完善,经济转型基础良好,经济结构优化度较高,是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代表区域。大连、宁波、成都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度水平变化较大,大连、宁波和成都分别凭借着较强的区位优势、外向经济发展程度和国家政
11期王泽宇等: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略的支持、自身重工业经济转型和西部对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的承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总体经济结构仍处在低水平层次。3)经济效益提升度。由图3可知,经济效益提升度是4个准则层中唯一一个在空间上呈现反向变化趋势的系统。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就业弹性呈现出不断降低的态势即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效应逐渐减弱。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这种对就业拉动效应的减弱表现在各生产要素的需求变化,即劳动力需求下降,资本与科技需求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资本构成逐步提高,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对于深圳、广州等资本构成较高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经济效益提升度变化与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存在较大关系,在经济规模不断增加、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化过程中,政府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效益提升会有一定的时滞性,这在“东北振兴”与“西部大开发”受益地区反映较为显著,因而上图呈现出一定时期内反方向变化趋势。然而随着挤出效应和时滞效应的逐渐减弱,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度会在正反方向回旋式的波动中不断增加。4)经济发展持续度。由图3可知,从全国来看,经济发展持续度变化较为显著。结合表2,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深圳、广州基础设施完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高技术人才储备丰富,经济发展集约高效。杭州、大连旅游资源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持续性不断增强。宁波、南京、成都、厦门、济南、青岛经济发展在持续性方面呈现小幅度的攀升。其中南京、成都、济南同为省会城市,城市发展基础较好;宁波、厦门、青岛旅游产业发达、城市环境优良、海洋经济占据一定比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天;焦华富;;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与机理[J];地理研究;2014年12期
2 杨羽頔;孙才志;;环渤海地区陆海统筹度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4年04期
3 李婷婷;龙花楼;;基于转型与协调视角的乡村发展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4期
4 余建辉;张文忠;王岱;李倩;;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测度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9期
5 杜栋;庞金鑫;;我国城市经济转型测度研究述评[J];西部论坛;2013年05期
6 李婧;朱承亮;安立仁;;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年05期
7 孙毅;景普秋;;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模式及其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12期
8 姜怀宇;杨青山;;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中制造业重要性分析:以广州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9 张婧;李诚固;;中国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10 赵振智;霍江林;刘素荣;;基于BSC-物元模型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朋;陈东景;;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时空差异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11期
2 支磊;;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10期
3 杨永春;宋美娜;史坤博;金淑婷;王梅梅;张伟芳;;渐进制度变迁模式下中国城市转型测度的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16年10期
4 姚震寰;;资源型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17期
5 肖黎明;杨赛楠;;生态文明视域下资源型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6期
6 盖美;吴慧歌;曲本亮;;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的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空间关联格局研究[J];资源科学;2016年07期
7 祝锦霞;鲍海君;;基于多主体行为偏好的城市新区征收拆迁空间布局模拟[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07期
8 揭滢;陈少平;;转变增长方式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9 吴小节;杨书燕;汪秀琼;;中国生态文明重心转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城市问题;2016年05期
10 敬莉;赵菲菲;;基于资源型区域及环境约束视角下的新疆低碳生态化发展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赜;牟凤云;吴晓春;邓章;;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绩效区际格局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2 林锦耀;黎夏;;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东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J];地理研究;2014年02期
3 杨荫凯;;陆海统筹发展的理论、实践与对策[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5期
4 王丽;;陆海统筹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9期
5 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年08期
6 方方;刘彦随;龙花楼;李裕瑞;;中国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适度非农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6期
7 盖美;刘伟光;田成诗;;中国沿海地区海陆产业系统时空耦合分析[J];资源科学;2013年05期
8 孟欢欢;李同昇;于正松;李飞;;安徽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9 张荣天;张小林;李传武;;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机理研究[J];人文地理;2013年02期
10 李灿;张凤荣;朱泰峰;奉婷;安萍莉;;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月丰;政府职能转变与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J];资源·产业;2005年05期
2 郑玉生;金昌市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发展;2005年11期
3 李毅;;甘肃金昌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资源·产业;2005年06期
4 赵弘;;总部经济:大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J];创新科技;2005年11期
5 ;中国118座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张庭伟;;当代美国规划研究与芝加哥经济转型[J];国外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7 徐建中;张春洋;;中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0期
8 赵弘;;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经济转型[J];太原科技;2007年06期
9 于光;周进生;董铁柱;;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成本分析与始点选择[J];中国矿业;2007年10期
10 刘子旭;常秀杰;;大庆城市经济转型对策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车晓翠;石油城市经济转型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成军;煤矿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3 于光;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铠锋;浙江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4年
2 刘舰;从大众传播视角探讨景德镇的城市转型路径[D];重庆大学;2015年
3 张春洋;我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4 柴原;山西资源型中小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王萍;文化产业对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6 吴红叶;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刘爽;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牛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8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6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