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及收敛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3 15:05
   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从产业、时期和地区三个角度分析了2004~2011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并对其趋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TFP年均下降1.9%;受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较大,呈收敛趋势,收敛速度为年均17.3%,2008年以后,收敛速度加快;各细分产业TFP的趋势和原因有所不同,产业间存在σ收敛,产业内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批发和零售业的收敛速度最快;多数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不高,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产业、东部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TFP随着时间推移,将向各自的稳态水平趋同。
【部分图文】:

生产性服务业,收敛趋势,变异系数


甘肃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受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大,而其他大多数地区TFP的增长或下降趋势主要受到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4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收敛性分析4.1σ收敛σ收敛性检验常采用变异系数CV指标进行衡量,如果变异系数随着时间推移趋于下降,则反映存在σ收敛现象。本文分别计算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产业间与三大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变异系数。用Ei表示第i个地区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mi(Ei-1/m∑miEi)2]槡/m1/m∑miEi(1)图1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间与地区TFP的σ收敛趋势如图1所示,2004~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变异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呈现比较明显的σ收敛趋势。2004~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间TFP的变异系数大致呈下降趋势,表现出σ收敛特征,在2010~2011年,变异系数扩大。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变异系数整体呈缩小趋势,存在σ收敛。中部地区未显示出一致性的扩大或缩小趋势,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变异系数在2004~2008年和2008~2011年两个阶段都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但2011年的值为0.067,低于2004年的0.084,尚不能认为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呈发散趋势。4.2绝对β收敛绝对β收敛分析能揭示效率较低的经济系统是否存在比初期效率较高的经济系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的趋势。本文借鉴Barro和Sala-I-Martin[16]的研究,建立如下绝对β收敛回归模型:ln(EiT)-ln(Ei0[)]/T=β1+β2lnEi0+εit(2)式(2)中,Ki0和KiT分别表示第i个地区或产业在期初与期末生产性服务业的TFP,T为观察期的时间跨度,ln(EiT)-ln(Ei0[)]/T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美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与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13年03期

2 杜德瑞;王喆;杨李娟;;工业化进程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2002-2011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1期

3 陈艳莹;王二龙;;要素市场扭曲、双重抑制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4 邱灵;;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14年05期

5 黄莉芳;黄良文;洪琳琳;;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6 李秉强;;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性判断[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04期

7 吉亚辉;李岩;苏晓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产业集聚的分析[J];软科学;2012年03期

8 原毅军;刘浩;白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要素投入、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基于江、浙、沪外资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2 陈艳莹;黄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效率特征——基于2004~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5期

3 刘艳;;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与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增长[J];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01期

4 曹建云;;珠江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王美霞;樊秀峰;宋爽;;中国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性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4期

6 崔日明;张志明;;服务贸易与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提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0期

7 陈晓峰;;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水平测度与效率评价——兼以金融业为例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8 陈艳莹;鲍宗客;;行业效应还是企业效应?——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利润率差异来源分解[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9 陶长琪;周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信息产业技术效率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10 刘荷;王健;;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基于地区和行业的实证分析[J];东南学术;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阳;技术进步与中国服务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实证[D];湖南大学;2011年

4 刘延昌;中国轿车业X-效率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赵春雨;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马明;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效率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臧霄鹏;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冬;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主要政策实施与产业整合的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时春红;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陆中良;基于交叉效率Malmquist指数的我国家电上市企业TFP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单陆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5 林剑;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王海峰;研发投入产出国际比较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7 易丽;我国工业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邵汉华;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状况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曹小宇;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玉丽;服务外包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光辉;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实证分析(1981-2000年)[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2 王耀中;张阳;;国内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3 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4 郑吉昌;朱旭光;;全球服务产业转移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5 李普峰;李同升;;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其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6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7 赵群毅;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兼与西方主流观点的比较[J];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8 陈前虎;徐鑫;帅慧敏;;杭州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8期

9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10 王晓玉;;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金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杰;;居民通胀预期的异质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视角(下);2013年07期

2 王海军;;异质性企业理论综述与启示[J];现代商业;2009年26期

3 焦斌龙;孙晓芳;;劳动力异质性及其流动——兼论我国劳动力从自发流动向自主流动转变[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4 沈洁;郭颖梅;杨文彩;;基于异质性分析团队工作绩效提高的策略[J];经济师;2014年01期

5 蔡荣;李丰;胡应得;;成员异质性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来自村落共用设施和资源管理的研究证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徐旭初;;在成员异质性中进行合作[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年06期

7 郑志国;论劳动的异质性和同质性——兼评学术界的几种观点[J];岭南学刊;2004年05期

8 钟陆文;;人的异质性假设及其经济学阐释[J];求索;2006年02期

9 宋妍;朱宪辰;晏鹰;;异质性影响共享资源集体供给的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9年04期

10 宋妍;晏鹰;;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婕;异质性劳动力、就业匹配与收入差距[D];重庆大学;2014年

2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4 宋妍;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捐赠水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玉连;基于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治理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春顶;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史冬梅;复杂网络上的合作涌现空间公共品博弈中的异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张文军;羊草克隆整合对碱环境异质性的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吴昊旻;产品市场竞争与异质性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杰;居民通胀感受异质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

2 柳琳;高管异质性对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胡彬;个体异质性对环境物品自愿供给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4 谢敏明;中小企业高管异质性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彭原;异质性劳动的数理经济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6 王娜;从《祈祷的螳螂》译文论外国文学翻译的异质性和可读性[D];复旦大学;2012年

7 段亚鸽;创新异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徐一鸣;董事会异质性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柳艳婷;研发团队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共享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云彩;企业团队成员价值观异质性、冲突与知识共享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8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68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