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土地经济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1 23:44
当前我国面临着提高土地经济效益与促进城市化合理发展的双重任务,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明耦合协调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核密度空间估计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近10年全国31个省市土地经济效益与城市化的核密度分布、耦合协调时空分异格局、空间集聚状态及空间趋势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者的空间核密度现象较为显著,随时间均大致以北上广为核心向四周扩散;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偏低且持续呈现空间集聚状态,冷热点现象和分布趋势明显,整体呈现"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趋势和集聚态势,集聚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强。未来可通过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和制定合理化的政策来推动土地经济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03期 第263-270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土地经济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热点分布
利用ArcGIS 10.2的核密度分析工具,结合自然断点分类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27-31],将省域进行了点状化处理,制作了基于省域数据的核密度空间分布图,并按照颜色深浅划分为5个等级,即高密度区、较高密度区、中等密度区、较低密度区、低密度区。由图1和图2可知,2006—2016年,土地经济效益高密度区集中独立趋势更加明显,低密度区的空间关联性显著增强,表明全国土地经济效益核密度空间集聚效应减弱,扩散性增强,但各省市的差异逐渐缩小,总体状况趋于改善;而城市化的核密度空间关联性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其中高密度区面积先集中后扩散,低密度区面积先扩散后集中,表明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随时间呈先缩小、后增大特征,但总体水平增强。研究结果与我国31省市相应年份的土地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为一致(图3和图4),均大致以北上广为核心向四周递减。图2 城市化核密度分布
城市化核密度分布
本文编号:2895092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03期 第263-270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土地经济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热点分布
利用ArcGIS 10.2的核密度分析工具,结合自然断点分类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27-31],将省域进行了点状化处理,制作了基于省域数据的核密度空间分布图,并按照颜色深浅划分为5个等级,即高密度区、较高密度区、中等密度区、较低密度区、低密度区。由图1和图2可知,2006—2016年,土地经济效益高密度区集中独立趋势更加明显,低密度区的空间关联性显著增强,表明全国土地经济效益核密度空间集聚效应减弱,扩散性增强,但各省市的差异逐渐缩小,总体状况趋于改善;而城市化的核密度空间关联性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其中高密度区面积先集中后扩散,低密度区面积先扩散后集中,表明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差异随时间呈先缩小、后增大特征,但总体水平增强。研究结果与我国31省市相应年份的土地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为一致(图3和图4),均大致以北上广为核心向四周递减。图2 城市化核密度分布
城市化核密度分布
本文编号:2895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89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