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级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格局——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0-12-15 08:26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研究,对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更加明确的实际指导意义。基于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对近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地级单元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揭示,借助象限图法对二者关系进行定量识别,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二者关系分布的空间关联效应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东部沿海地区、内陆省会城市及资源富集型的北方边境沿线部分地级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及中原传统农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则较低。中国地级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0.01显著性水平下,两个年份二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和0.741。②地级尺度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城镇化滞后型、基本协调型和超前型并存。省域内部地级单元二者关系的分布模式具有相似性,即省会城市通常城镇化超前,省内边缘城市多城镇化滞后。③中国地级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二者关联集聚程度有所弱化。两个年份,东北地区是中国地级单元城镇化超前型集中分布区,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滞后的态势有所弱化,青藏高原地区城镇化...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0年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类型区变化
(1)2000年中国大部分地级单元城镇化率总体偏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图2a)。其中,城镇化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单元个数为152个,占研究单元总数的44.6%,其城镇化率为21.61%。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传统农区、环首都贫困带和南方低山丘陵等呈面状分布的区域;44.3%的研究单元处于中期阶段,其城镇化率为42.42%,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边境地区及北疆地区分布尤为集中;剩余的11.1%为城镇化处于后期和终期的研究单元,其中,7.3%处于后期阶段,3.8%处于终期阶段,主要分布在国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北地区,工矿业较为发达的新疆、内蒙古,综合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为聚点的点状区域[31,32]。(2)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地级单元城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从2000年的36.9%快速增加到2010年的50.3%(图2b)。从四大经济区来看(4),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由2000年的45.7%、29.3%、28.8%、52.4%提高到2010年的59.7%、43.6%、41.6%、57.6%,10年间分别提高了14%、14.3%、12.8%、5.2%。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单元个数明显减少,由2000年的152个减少至2010年的49个,但仍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西南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中原传统农区;中期阶段的研究单元个数明显增加,超过研究单元总数的60%,空间分布范围更广且面状分布态势明显;后期阶段和终期阶段所占研究单元的占比有所增加,达到24%,这部分地级单元分布呈现出集聚与分散并存的态势。
(1)城镇化严重超前型。2000年该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北方边境沿线和部分内陆省会城市,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与经济发展的中高水平区;2010年除北方边境地级单元和东北地区二者关系变化较大外,其他地区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城镇化发展处于后期阶段,经济发展处于中高水平偏下阶段。究其原因,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国企员工、森工较多,农业人口少,致使城镇化率偏高[32];此外,由于“体制”和“结构”制约,导致东北地区城市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老化、经济增长乏力,引致该地区城镇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1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参与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表现为该地区GDP年均增长率接近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城镇化增长率却远低于全国水平。因此,东北地区城镇化严重超前型地级单元数量有所下降,尤其是辽宁省,这明显是东北经济振兴的结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北方边境地级单元是资源富集区域,成为城镇化“统计型虚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在内陆地区,流动人口对省会城市保持了持续偏好,一些省会城市成为流动人口的集中地。流动人口的流入在促进这些省会城市城镇化率增长的同时,也相对拉低了它们的人均GDP,致使其城镇化处于超前状态。(2)城镇化中度超前型。2000年该类型呈分散分布,2010年则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总体来看,中西部省市分布较多,东部沿海省市分布较少。两个年份城镇化率均高于全国水平,2000年经济发展略低于全国水平,而2010年略高于全国水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patio-tempor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County Level in China[J]. YANG Zhen,ZHANG Xiaolei,LEI Jun,DUAN Zuliang,LI Jiang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9(04)
[2]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格局[J]. 修瑛昌,李海霞,高井贵.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城镇化系列咨询研究进展与影响[J]. 陈明星,龚颖华. 地理研究. 2016(11)
[4]中国县域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J]. 王婧,李裕瑞. 地理学报. 2016(04)
[5]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对钱纳里模型的参数重估(英文)[J]. 陈明星,唐志鹏,白永平,张晓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08)
[6]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 刘涛,齐元静,曹广忠. 地理学报. 2015(04)
[7]城市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学问题[J]. 陈明星. 地理研究. 2015(04)
[8]中国市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 张洪岩,王涵,刘连梅.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9]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 齐元静,杨宇,金凤君. 地理学报. 2013(04)
[10]Spatial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n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Tarim River Basin,Xinjiang,China[J]. LI Xuemei 1,2,3 ,ZHANG Xiaolei 1 ,DU Hongru 1 ,CHU Shaolin 4 (1.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Urumqi 830011,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Academy of Economy Research of Xinjia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Urumqi 830002,China;4.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cadem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00,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2(05)
硕士论文
[1]四川省城镇化进程研究[D]. 宋金田.西南交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17976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0年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类型区变化
(1)2000年中国大部分地级单元城镇化率总体偏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图2a)。其中,城镇化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单元个数为152个,占研究单元总数的44.6%,其城镇化率为21.61%。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传统农区、环首都贫困带和南方低山丘陵等呈面状分布的区域;44.3%的研究单元处于中期阶段,其城镇化率为42.42%,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边境地区及北疆地区分布尤为集中;剩余的11.1%为城镇化处于后期和终期的研究单元,其中,7.3%处于后期阶段,3.8%处于终期阶段,主要分布在国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北地区,工矿业较为发达的新疆、内蒙古,综合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为聚点的点状区域[31,32]。(2)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地级单元城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从2000年的36.9%快速增加到2010年的50.3%(图2b)。从四大经济区来看(4),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由2000年的45.7%、29.3%、28.8%、52.4%提高到2010年的59.7%、43.6%、41.6%、57.6%,10年间分别提高了14%、14.3%、12.8%、5.2%。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单元个数明显减少,由2000年的152个减少至2010年的49个,但仍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西南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中原传统农区;中期阶段的研究单元个数明显增加,超过研究单元总数的60%,空间分布范围更广且面状分布态势明显;后期阶段和终期阶段所占研究单元的占比有所增加,达到24%,这部分地级单元分布呈现出集聚与分散并存的态势。
(1)城镇化严重超前型。2000年该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北方边境沿线和部分内陆省会城市,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与经济发展的中高水平区;2010年除北方边境地级单元和东北地区二者关系变化较大外,其他地区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城镇化发展处于后期阶段,经济发展处于中高水平偏下阶段。究其原因,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国企员工、森工较多,农业人口少,致使城镇化率偏高[32];此外,由于“体制”和“结构”制约,导致东北地区城市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老化、经济增长乏力,引致该地区城镇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1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参与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表现为该地区GDP年均增长率接近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城镇化增长率却远低于全国水平。因此,东北地区城镇化严重超前型地级单元数量有所下降,尤其是辽宁省,这明显是东北经济振兴的结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北方边境地级单元是资源富集区域,成为城镇化“统计型虚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在内陆地区,流动人口对省会城市保持了持续偏好,一些省会城市成为流动人口的集中地。流动人口的流入在促进这些省会城市城镇化率增长的同时,也相对拉低了它们的人均GDP,致使其城镇化处于超前状态。(2)城镇化中度超前型。2000年该类型呈分散分布,2010年则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总体来看,中西部省市分布较多,东部沿海省市分布较少。两个年份城镇化率均高于全国水平,2000年经济发展略低于全国水平,而2010年略高于全国水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patio-tempor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County Level in China[J]. YANG Zhen,ZHANG Xiaolei,LEI Jun,DUAN Zuliang,LI Jiang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9(04)
[2]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格局[J]. 修瑛昌,李海霞,高井贵.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城镇化系列咨询研究进展与影响[J]. 陈明星,龚颖华. 地理研究. 2016(11)
[4]中国县域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J]. 王婧,李裕瑞. 地理学报. 2016(04)
[5]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对钱纳里模型的参数重估(英文)[J]. 陈明星,唐志鹏,白永平,张晓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08)
[6]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 刘涛,齐元静,曹广忠. 地理学报. 2015(04)
[7]城市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学问题[J]. 陈明星. 地理研究. 2015(04)
[8]中国市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 张洪岩,王涵,刘连梅.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9]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 齐元静,杨宇,金凤君. 地理学报. 2013(04)
[10]Spatial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n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Tarim River Basin,Xinjiang,China[J]. LI Xuemei 1,2,3 ,ZHANG Xiaolei 1 ,DU Hongru 1 ,CHU Shaolin 4 (1.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Urumqi 830011,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Academy of Economy Research of Xinjia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Urumqi 830002,China;4.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cadem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00,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2(05)
硕士论文
[1]四川省城镇化进程研究[D]. 宋金田.西南交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17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91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