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其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2 19:24
  文章以中国289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单元,制定适用于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基于熵值赋权法测算289个地级城市的人口-生态-社会-经济-土地五重及综合城镇化强度,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五重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阶段。结果表明:生态与人口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与社会城镇化处于并轨状态。东部其他类型城镇化水平最高,西部与东北社会、土地城镇化较低,中部人口城镇化较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东莞、天津、南京、厦门、武汉城镇化强度位居中国前十位。中国城镇化3D空间趋势呈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上升态势,2D城镇化高值区呈条带状、片状、点状格局分布形态。除北京与上海城镇化处于协调状态,其余均为失调类型,省会、副省级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强于其所在省份的地级市,综合城镇化强度与其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以省会城市为主导引领五重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度的高值发展格局态势凸显,仅东部沿海地域串联成片,其他地区呈孤立分散的高值点分布,辐射范围狭窄。 

【文章来源】:统计与决策. 2020年08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沈威,杜巧艳,李永贺,赵威,鲁丰先,周雨石,申智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以贵州省为例[J]. 刘超,黄克红,丁镭,卢丽雯,曾克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2)
[3]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刘畅,邓铭,冉春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6)
[4]大庆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问题与对策[J]. 时悦,王红.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03)
[5]新型城镇化及其协调发展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 倪维秋.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8)
[6]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内蒙古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 阿荣,陈才,董振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10)
[7]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 魏战刚.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6)
[8]浙江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及政策启示——基于15个中心镇改革实践的调研[J]. 李杰义.  农业经济问题. 2015(09)
[9]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环境研究[J]. 付春香.  生态经济. 2015(04)
[10]长江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与态势的判断[J]. 陈雯,闫东升,孙伟.  地理研究. 2015(03)



本文编号:2932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932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