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后区际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

发布时间:2020-12-29 00:30
  随着网络社会不断崛起,城市空间内涵发生了明显改变,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改进重力模型,基于有向加权网络分析方法以及BRIM算法,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后山东半岛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①渤海通道建设主要影响城市低等级物流联系,对高等级网络的影响局部集中在辽中南南部和山东半岛东部且自身物流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其中大连、沈阳以及青岛、烟台、潍坊、济南等少数重点城市之间垄断了大量的物流资源;②通道建设促进了"双通道双向合成流"格局形成,在各自城市群内部,物流结构将出现陆、海方向上的分离性变化,大连、烟台作为通道门户城市的地位逐渐确立;③首位离心流、向心流格局在演变过程中均表现出渤海通道指向性,仅有沈阳?济南、沈阳?淄博、大连?青岛、鞍山?潍坊等少数城市之间保持了常态化互惠关系,但互惠程度并不对称,辽中南地区城市的物流输出规模普遍高于具有互惠关系的山东半岛城市,前者表现为典型的"双核-边缘"结构,后者具有多极网络化特征;④通道建设前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物流城市类型保持稳定,辽中南地区的向心流主导型城市则不断向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城市蔓延...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后区际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


物流联系通道示意

城市群,节点,辽中,沈阳


3.2.1渤海通道建设前(2020年、2035年)物流首位联系流渤海通道建设前,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演化主要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影响。据图3发现,除丹东等个别城市物流方向发生转移之外,区际城市群之间的首位离心网络结构总体稳定,交流规模不断等级递增。除潍坊(2035年增加烟台)外,山东半岛各城市的首位离心流均指向沈阳,表明沈阳是承接半岛地区陆路物流的主要城市,集聚了区外城市群的大部分资源,在辽中南地区具有垄断地位。相比之下,辽中南城市的离心流指向则比较分散,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形成济南、淄博、东营、潍坊、青岛等多个承接点,空间上表现为“西强东弱”的格局。与离心流不同,首位向心流的联系格局随时间变化有所调整,主要发生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济南与潍坊,前者在2020年成为营口、辽阳、盘锦等城市首位向心流的源地,后者则在2035年取代前者成为对辽中南地区物流辐射最显著的城市。对辽中南地区而言,沈阳、大连几乎总揽了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物流辐射,济南、淄博、东营等城市的首位向心流均来自沈阳,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4个城市则源于大连。对应到交流规模上,首位向心流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青岛、烟台与大连,潍坊与鞍山以及济南、淄博与沈阳的流量均在100万t以上。

空间分布,子群,物流网络


2-模网络划分的子群不代表城市联盟,通过子群成员关系互惠性、可达性、关系频次及联系强度等进行衡量,也以上述内容为表征。考虑到城市数量及划分精度,将物流网络的子群个数设定为3个,通过BRIM算法进行程序运算,最终的可视化结果如图4所示。渤海通道建设前,2020—2035年区际城市群的物流子群结构保持稳定,未来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并无较大波动,规模上的原发优势以及陆上可达性分异格局不断巩固。具体到各个子群,子群1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济南、淄博、潍坊以及辽中南地区的盘锦、营口、鞍山、辽阳和本溪,在各自城市群内部高度集中,区际空间上则表现出显著的陆上地理邻近性。其他两个子群的成员在各自城市群内部并未相接,空间分布离散,受子群1的分割明显。其中,子群2包含威海、日照和沈阳、大连4个城市,青岛、烟台、东营以及丹东、抚顺、铁岭等6个城市组成子群3。


本文编号:2944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944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