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响应”时空演变过程及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29 13:09
  以张家界为例,构建旅游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脉冲响应分析、动力贡献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时空角度对旅游城镇化"驱动-响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时序角度看,张家界旅游城镇化过程中,驱动力和响应力均成正向影响,城镇化响应力大于旅游化驱动力,并且其内部各影响因素的推动作用强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从空间角度看,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响应"过程主要是旅游业在"集聚-扩散"经济效应推动下,促进城市规模扩张、功能完善、质量提高而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8(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张家界旅游城镇化“驱动-响应”时空演变过程及机理分析


旅游城镇化“驱动-响应”脉冲响应图

分解图,分解图,旅游业,城镇


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旅游业,城镇化的解释能力逐渐增大而旅游业自身则不断下降;同样地,对于城镇化,旅游业的解释能力也不断在上升,而城镇化自身则也在下降。目前,对于旅游业,城镇化的解释能力达到68%,而其自身则贡献了32%;对于城镇化,其自身贡献了81%,而旅游业则贡献了19%。可见,目前张家界城镇化对旅游业的解释能力大于旅游化对城镇化的解释能力,即张家界城镇化对旅游业的响应力大于旅游业对城镇化的驱动力。5.4 旅游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时序分析

示意图,张家界,景区,灯光


这一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张家界开始实施“依托旅游主导产业,强化城镇产业支撑”的发展政策,不再盲目追求扩大城区和城市发展速度,转而强力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实行景区、城区交通一体建设,以旅游业“三星拱月”的基本分布格局为依托,构筑“一主两副三轴四沿”的城镇化建设布局,形成了城区、景区“一小时交通圈”。以“低碳、生态、宜居、宜游”为口号、进行“穿衣戴帽”工程建设,引森林入城,引民族文化入城,提高了城市品位,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分区。图4d中,张家界夜间灯光区域明显缩小,2013年张家界的夜间灯光分布范围较2008年回缩约42.9%,亮度值则提高了32.6%(表5)。此外,张家界挖掘了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了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如大庸古城、武陵源区的《魅力湘西》等。该阶段,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张家界旅游产品类型,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大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白天赏美景、晚上看大戏”的新型消费模式,增加了旅游者逗留时间;旅游收入持续增加,2008—2016年增长了4.3倍,并突破了百亿大关。旅游人次也从1 679.3万人次增长到6 143.16万人次。6.3 “驱动-响应”机理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规模衡量、变动类型识别与空间联系——基于卫星灯光数据[J]. 杨孟禹,蔡之兵,王小华.  产经评论. 2018(03)
[2]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机制[J]. 高楠,张新成,马耀峰,王琳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3]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与类型研究[J]. 王新越,刘二恋,候娟娟.  地理科学. 2017(07)
[4]山东省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协调关系研究[J]. 王新越,李书昊.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3)
[5]旅游业驱动下世界文化遗产依附地城镇化响应机制——以平遥古城为例[J]. 高楠,王琳艳,马耀峰,张新成,刘楚楚.  经济地理. 2017(04)
[6]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效应评价——以张家界为例[J]. 唐鸿,刘雨婧,麻学锋.  经济地理. 2017(02)
[7]中国城市扩张的空间竞争实证分析[J]. 杨孟禹,张可云.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09)
[8]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驱动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 王兆峰,龙丽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9]开发时滞、市场不确定性与城市蔓延[J]. 刘修岩,李松林,秦蒙.  经济研究. 2016(08)
[10]国内外旅游城镇化研究进展[J]. 刘敏,刘爱利,孙琼,赵瑞克.  人文地理. 2015(06)

硕士论文
[1]西安市旅游城市化及其模式研究[D]. 吴婷.西北大学 2008
[2]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化实证研究[D]. 葛敬炳.安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06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006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5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