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PPP模式与隐性债务:增加负担还是减轻负担?

发布时间:2021-04-02 03:33
  引入PPP模式能够收缩政府账面资产负债表,但其产生的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却被忽略。本文分析PPP隐性债务的形成机理,运用2016~2018年我国26个省及直辖市季度面板数据,构建PPP模式与政府隐性债务的多重内生门限固定效应模型,验证PPP模式与政府隐性债务的关系。研究发现:推行PPP模式对政府隐性债务有显著正向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同时,随着隐性债务占比的增加,该正向影响力度加大;各个地区间影响方向相同,但力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认为政府在推行PPP项目时应当遵循审慎原则,规范程序,因地施策,合理管控政府隐性债务规模。 

【文章来源】:财经论丛.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理论机制分析
    (一)地方政府表外融资行为分析
        1.基建设施供不应求是政府举债性融资的基础背景
        2.地区政绩竞争是债务扩张的直接动因[29]
        3.财权事权不匹配则是政府表外融资的根本原因,更是隐性债务产生的根源[30][31][32]
        4.财政赤字与债务限制是政府选择表外融资的外部动因[35][36]
        5.监管不严给政府表外融资提供了客观条件[37][38]
    (二)PPP隐性债务形成路径
        1.政府担保
        2.回购承诺
        3.审查失真
        4.垫资施工
        5.投机性再谈判
        6.政府收尾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基准模型设定
    (二)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回归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二)内生性问题和内生门限模型
        1.内生性问题与工具变量法
        2.内生门限模型分析
            (1)门限效应存在性检验
            (2)门限效应估计值
            (3)内生门限模型回归结果
    (三)异质性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编号:3114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114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