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06:04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的重要发展轴线,在全国“三纵两横”空间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各省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目前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川渝三大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空间邻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标准,长江经济带大致可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区域,上游包括三省一市,分别为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中游包括四个省,分别是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下游包括三省一市,分别为江苏、浙江和上海。总体上看,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仅次于沿海经济带,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城镇化水平差距大、居民收入差距大。需要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镇体系,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空间布局特征和发展趋势,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推进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四大主要部分内容的探讨和研究切实的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妥善处理农业转... 

【文章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创新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城镇化理论
        2.1.2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2.2 研究现状
        2.2.1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状况
        2.2.2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2.2.3 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战略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空间布局特征和主要问题
    3.1 城镇化水平与空间布局特征
        3.1.1 城镇化水平沿流域自上而下逐渐提高
        3.1.2 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城镇化推进的动力基础不同
        3.1.3 流域上下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差异化明显
        3.1.4 三大城市群与五核多极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
    3.2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问题
        3.2.1 上海以及江苏苏南地区人口流入压力较大,资源环境超载的矛盾日益突出
        3.2.2 武汉、重庆、成都存在城市首位度过高、人口过度向大都市集中的问题
        3.2.3 大量地级城市规模偏小、吸引集聚人口能力不足
        3.2.4 县城以及县级市集聚人口的稳定性较差、流动性比较大
        3.2.5 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市民存在制度障碍、成本障碍和文化障碍
        3.2.6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尚处于较低水平,城市之间尚未形成实质意义上的分工合作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发展思路
    4.1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趋势
        4.1.1 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4.1.2 经济活动由下游向中上游逐渐推移
        4.1.3 三大城市群成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4.1.4 经济要素向沿江城市集聚的态势较为明显
    4.2 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未来城镇化进程预测
        4.2.1 模型选择
        4.2.2 模型预测
    4.3 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
        4.3.1 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4.3.2 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带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快速发展
        4.3.3 积极促进城市群之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
        4.3.4 增强城市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
        4.3.5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城市
        4.3.6 通过三大城市群辐射带动三大经济区
第五章 引领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
    5.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点任务
        5.1.1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生存技能和经济实力
        5.1.2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5.1.3 在指导意见中明确差异化的引导政策
    5.2 促进城市群发展的重点任务
        5.2.1 积极推动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发展
        5.2.2 开展城市群规划试点
        5.2.3 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群中合理分布
    5.3 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点任务
        5.3.1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
        5.3.2 深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改革
        5.3.3 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品位
    5.4 三大经济区构建的重点任务
        5.4.1 进行经济区发展规划试点
        5.4.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5.5 引领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
        5.5.1 城镇化水平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5.5.2 上中下游城镇化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5.5.3 城镇体系逐步完善
第六章 推进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6.1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
    6.2 妥善处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
    6.3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和获取合理的报酬
    6.4 创新土地管理、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破解城镇化过程中“人、地、钱”的矛盾
    6.5 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新的增长极
    6.6 支持建制镇发挥农村地区服务中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2004~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孙晓华,郭玉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2]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的城市化发展态势、动力与趋势[J]. 陈雯,宋伟轩,杨桂山.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01)
[3]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 李强,陈宇琳,刘精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7)
[4]世博效应对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合作影响研究[J]. 张岩.  世界地理研究. 2012(02)
[5]未来我国城市群经济区发展研究[J]. 黄征学.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6)
[6]我国当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 肖金成,申兵.  经济研究参考. 2012(31)
[7]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若干建议[J]. 黄征学.  今日国土. 2012(05)
[8]经济影响、差异与收敛——长江上游地区城镇化进程分析[J]. 陈纪平.  经济问题. 2012(05)
[9]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J]. 车前进,段学军,郭垚,王磊,曹有挥.  地理学报. 2011(04)
[10]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黄石、荆州等地的实地调研[J]. 李博.  科技创业月刊. 2011(01)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 肖万春.中共中央党校 2005



本文编号:3162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162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