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经济的综合能源系统价值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21-05-17 20:27
工商业企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群体,客观准确地评价其综合能源系统的价值是优化运行与能源审计的基础。传统的评价方法在促进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绿色?经济的综合能源系统价值评价方法,以企业能量平衡管理标准为基础进行客观定量计算,考虑产品单耗、综合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率3项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设计3项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及动态权重系数,得到综合价值评分,并以评分为依据选取最优运行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评价方法能够根据企业的用能规律选择合理的运行模式,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及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44(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企业能量平衡管理与系统价值分析
1.1 企业能量平衡管理方法
1.2 企业综合能源系统价值分析
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流程
2.1 评价指标
2.1.1 经济性指标
2.1.2 效率指标
2.1.3 低碳指标
2.2 隶属度函数
2.2.1 单耗隶属度函数
2.2.2 效率隶属度函数
2.2.3 低碳隶属度函数
2.3 动态赋权策略
2.4 综合价值评分与评价流程
3 仿真算例
3.1 仿真模式
3.2 运行结果分析
4 结语
附录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交易结算偏差电量处理方法[J]. 严宇,李庚银,周明,黄春波,巢颖菲,张显.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03)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储能配置综合评估技术[J]. 修晓青,唐巍,李建林,田春光,徐鸥洋.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11)
[3]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与方法[J]. 陈柏森,廖清芬,刘涤尘,王文怡,王志义,陈思远.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04)
[4]面向多能协同园区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指标[J]. 薛屹洵,郭庆来,孙宏斌,沈欣炜,汤磊.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7(06)
[5]多能流能量管理研究:挑战与展望[J]. 孙宏斌,潘昭光,郭庆来.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15)
[6]欧洲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驱动与现状[J]. 吴建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05)
[7]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 余晓丹,徐宪东,陈硕翼,吴建中,贾宏杰. 电工技术学报. 2016(01)
[8]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 贾宏杰,王丹,徐宪东,余晓丹.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7)
[9]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火用经济优化与分析[J]. 郝艳红,冯杰,李文英,易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20)
[10]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法[J]. 王维国,范丹. 资源科学. 2012(10)
博士论文
[1]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D]. 李霞.中国地质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计及综合需求侧响应的能量枢纽优化配置和综合效益评估[D]. 崔鹏程.浙江大学 2018
[2]火电企业能效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研究[D]. 周靓.华北电力大学 2014
[3]上海市工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景超玮.上海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2398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44(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企业能量平衡管理与系统价值分析
1.1 企业能量平衡管理方法
1.2 企业综合能源系统价值分析
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流程
2.1 评价指标
2.1.1 经济性指标
2.1.2 效率指标
2.1.3 低碳指标
2.2 隶属度函数
2.2.1 单耗隶属度函数
2.2.2 效率隶属度函数
2.2.3 低碳隶属度函数
2.3 动态赋权策略
2.4 综合价值评分与评价流程
3 仿真算例
3.1 仿真模式
3.2 运行结果分析
4 结语
附录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交易结算偏差电量处理方法[J]. 严宇,李庚银,周明,黄春波,巢颖菲,张显.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03)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储能配置综合评估技术[J]. 修晓青,唐巍,李建林,田春光,徐鸥洋.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11)
[3]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与方法[J]. 陈柏森,廖清芬,刘涤尘,王文怡,王志义,陈思远.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04)
[4]面向多能协同园区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指标[J]. 薛屹洵,郭庆来,孙宏斌,沈欣炜,汤磊.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7(06)
[5]多能流能量管理研究:挑战与展望[J]. 孙宏斌,潘昭光,郭庆来.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15)
[6]欧洲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驱动与现状[J]. 吴建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05)
[7]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 余晓丹,徐宪东,陈硕翼,吴建中,贾宏杰. 电工技术学报. 2016(01)
[8]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 贾宏杰,王丹,徐宪东,余晓丹.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7)
[9]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火用经济优化与分析[J]. 郝艳红,冯杰,李文英,易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20)
[10]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法[J]. 王维国,范丹. 资源科学. 2012(10)
博士论文
[1]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D]. 李霞.中国地质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计及综合需求侧响应的能量枢纽优化配置和综合效益评估[D]. 崔鹏程.浙江大学 2018
[2]火电企业能效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诊断模型研究[D]. 周靓.华北电力大学 2014
[3]上海市工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景超玮.上海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2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19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