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17:15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结构的基础上,要强化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以及与外部空间的相互联系,并加强川渝合作,促进空间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15,22(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2012年成渝城市群所选城市样本(DN>30)
态特征。考察期内,四川省域城市体系重心位置略向西北方向偏移,偏移距离22km左右;重庆市域城市体系空间重心的变动特征较为显著,自1992年开始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偏移距离30km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阶段重庆地区西北部城市规模增长的速度较快。而对于整个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重心在考察期内主要体现在纬度方向上向北偏移,东西方向上则呈现往复波动的特点,反映出成渝城市增长在空间上以北部城市为主,呈现向北移动的空间演进特征。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在考察期内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图3、图4)。特征椭圆的长轴从1992年的274.794km缩短到2012年的268.726km,而短轴则从1992年的164.719km增加到2012年的179.499km;同时,椭圆方位角从1992年的47.311°顺时针旋转为2012年的61.812°。结果说明在此阶段内,成渝城市群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即东北——西南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即西北——东南方向上有所发散,城市体系沿短轴方向的增长更为明显,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方向(长轴方向)发生顺时针旋转。椭圆面积从1992年的142190.866km2增加到2012年的151528.998km2,反映出此阶段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带来这种发散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此阶段重庆市域城市体系空间演变,在考察期内其椭圆面积的增长较快,而同时期四川省域城市体系的椭圆面积则相对稳定。图3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长短轴变动趋势图4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面积变动趋势4.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及演变椭圆标准差分析呈现了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演进特征,但仍需要确定其局部空间结构和演进模式。全局Moran'sI统计量和散点图显示了成渝城市群城市之间显著的空间自相关
鳌?考察期内,四川省域城市体系重心位置略向西北方向偏移,偏移距离22km左右;重庆市域城市体系空间重心的变动特征较为显著,自1992年开始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偏移距离30km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阶段重庆地区西北部城市规模增长的速度较快。而对于整个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重心在考察期内主要体现在纬度方向上向北偏移,东西方向上则呈现往复波动的特点,反映出成渝城市增长在空间上以北部城市为主,呈现向北移动的空间演进特征。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在考察期内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图3、图4)。特征椭圆的长轴从1992年的274.794km缩短到2012年的268.726km,而短轴则从1992年的164.719km增加到2012年的179.499km;同时,椭圆方位角从1992年的47.311°顺时针旋转为2012年的61.812°。结果说明在此阶段内,成渝城市群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即东北——西南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即西北——东南方向上有所发散,城市体系沿短轴方向的增长更为明显,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方向(长轴方向)发生顺时针旋转。椭圆面积从1992年的142190.866km2增加到2012年的151528.998km2,反映出此阶段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带来这种发散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此阶段重庆市域城市体系空间演变,在考察期内其椭圆面积的增长较快,而同时期四川省域城市体系的椭圆面积则相对稳定。图3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长短轴变动趋势图4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面积变动趋势4.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及演变椭圆标准差分析呈现了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演进特征,但仍需要确定其局部空间结构和演进模式。全局Moran'sI统计量和散点图显示了成渝城市群城市之间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J]. 张超,王春杨,吕永强,沈体雁.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3)
[2]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省域GDP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杨妮,吴良林,邓树林,张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04)
[3]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J]. 吴健生,刘浩,彭建,马琳. 地理学报. 2014(06)
[4]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优化分析——基于位序规模模型[J]. 钟海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03)
[5]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 赵璐,赵作权. 地理科学. 2014(08)
[6]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调整与城市规模新格局[J]. 方创琳. 地理研究. 2014(04)
[7]基于“3D”框架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分析[J]. 李燕,贺灿飞. 经济地理. 2013(05)
[8]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在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以近16年江西省间城镇空间格局为例[J]. 廖兵,魏康霞,宋巍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11)
[9]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 李国平,王春杨. 地理研究. 2012(01)
[10]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 顾朝林. 地理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3301083
【文章来源】:城市发展研究. 2015,22(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2012年成渝城市群所选城市样本(DN>30)
态特征。考察期内,四川省域城市体系重心位置略向西北方向偏移,偏移距离22km左右;重庆市域城市体系空间重心的变动特征较为显著,自1992年开始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偏移距离30km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阶段重庆地区西北部城市规模增长的速度较快。而对于整个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重心在考察期内主要体现在纬度方向上向北偏移,东西方向上则呈现往复波动的特点,反映出成渝城市增长在空间上以北部城市为主,呈现向北移动的空间演进特征。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在考察期内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图3、图4)。特征椭圆的长轴从1992年的274.794km缩短到2012年的268.726km,而短轴则从1992年的164.719km增加到2012年的179.499km;同时,椭圆方位角从1992年的47.311°顺时针旋转为2012年的61.812°。结果说明在此阶段内,成渝城市群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即东北——西南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即西北——东南方向上有所发散,城市体系沿短轴方向的增长更为明显,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方向(长轴方向)发生顺时针旋转。椭圆面积从1992年的142190.866km2增加到2012年的151528.998km2,反映出此阶段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带来这种发散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此阶段重庆市域城市体系空间演变,在考察期内其椭圆面积的增长较快,而同时期四川省域城市体系的椭圆面积则相对稳定。图3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长短轴变动趋势图4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面积变动趋势4.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及演变椭圆标准差分析呈现了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演进特征,但仍需要确定其局部空间结构和演进模式。全局Moran'sI统计量和散点图显示了成渝城市群城市之间显著的空间自相关
鳌?考察期内,四川省域城市体系重心位置略向西北方向偏移,偏移距离22km左右;重庆市域城市体系空间重心的变动特征较为显著,自1992年开始逐渐向东北方向偏移,偏移距离30km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阶段重庆地区西北部城市规模增长的速度较快。而对于整个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重心在考察期内主要体现在纬度方向上向北偏移,东西方向上则呈现往复波动的特点,反映出成渝城市增长在空间上以北部城市为主,呈现向北移动的空间演进特征。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在考察期内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图3、图4)。特征椭圆的长轴从1992年的274.794km缩短到2012年的268.726km,而短轴则从1992年的164.719km增加到2012年的179.499km;同时,椭圆方位角从1992年的47.311°顺时针旋转为2012年的61.812°。结果说明在此阶段内,成渝城市群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即东北——西南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即西北——东南方向上有所发散,城市体系沿短轴方向的增长更为明显,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方向(长轴方向)发生顺时针旋转。椭圆面积从1992年的142190.866km2增加到2012年的151528.998km2,反映出此阶段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带来这种发散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此阶段重庆市域城市体系空间演变,在考察期内其椭圆面积的增长较快,而同时期四川省域城市体系的椭圆面积则相对稳定。图3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长短轴变动趋势图4成渝城市群标准差椭圆面积变动趋势4.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及演变椭圆标准差分析呈现了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演进特征,但仍需要确定其局部空间结构和演进模式。全局Moran'sI统计量和散点图显示了成渝城市群城市之间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J]. 张超,王春杨,吕永强,沈体雁.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3)
[2]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省域GDP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杨妮,吴良林,邓树林,张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04)
[3]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J]. 吴健生,刘浩,彭建,马琳. 地理学报. 2014(06)
[4]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优化分析——基于位序规模模型[J]. 钟海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03)
[5]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 赵璐,赵作权. 地理科学. 2014(08)
[6]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调整与城市规模新格局[J]. 方创琳. 地理研究. 2014(04)
[7]基于“3D”框架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分析[J]. 李燕,贺灿飞. 经济地理. 2013(05)
[8]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在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以近16年江西省间城镇空间格局为例[J]. 廖兵,魏康霞,宋巍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11)
[9]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 李国平,王春杨. 地理研究. 2012(01)
[10]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 顾朝林. 地理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3301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30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