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试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13:18
在快速城镇化的今天,不少地区存在盲目追求城镇化率提升速度的问题,热衷于追求城镇的扩张,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占用了大量土地,土地利用粗放。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必须着力改变小城镇外延扩张、用地粗放的局面,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而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具体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相适应的对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201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出台,福清市小城镇加速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土地利用也存在着粗放的可能,急需建立合理的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规范土地开发利用。作者在对福清市试点小城镇的土地利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福清市试点小城镇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初步设计,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阐明了本次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创新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的内容、方法;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本次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对本次研究对象的概况进行描述;第四部分是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土地集...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2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3. 2. 2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福清市不断增加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一批高标准的文体场馆、公园、医院、学校相继建成。仅2012年一年,全市在文化体育设施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就超过2亿元,体育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圆满实现了“农家书屋”覆盖每一个行政村的目标。截至2012年底,全市拥有普通中学73所,
使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分解为不同的层次(见图3)。总目标层 目标层 指标层 分指数一中iJ用结构 *\选取2个元素I农用地 ……>1利用强度…?选取2个元素I- 一^?:丨—一入强度cd^^>1选取<1个元素j福措市 一I襄合I ?1选取2个儿m I5£士 丨一.1?志效益CJ-—选取2个元素I城頜土 I 1地集约利用A ^-r?1利用结构^ 1'…1选取3个元素 ?]利用强度Cy 1 ?!选取3个元秦:建设用 , 1=4 >地集约 —投入强度Cs !选取2个元素 —*]:综合效益Cg I — ...—选取3个元素]—?1:生态效益cj?!选取3个元素j图3福清市试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结构图4. 2.1总目标层总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即“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A) ”,这是本次评价分析的总目标,包含“农用地集约利用(Bi) ”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B2) ”两个目标元素。总目标层是在上一章节对土地利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等效益做出的综合评价。4. 2. 2目标层目标层设置有2个元素,分别是“农用地集约利用(Bi) ”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B2) ”,分别用于表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这两种小城镇主要用地类型的集约水平,包含有土地的利用结构(Ci、C6)、利用强度(C2、Cy)、投入强度(C3、Cs)、综合效益(C4、Cg)和生态效益(C5、C,o)五方面元素;4. 2. 3指标层在目标层的2个元素下各设置5个元素。(1)利用结构(C1、C6)土地利用结构能够反映出既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土地使用的总体格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式路线”如何延续——福建省福清市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 林胜. 中国土地. 2013(03)
[2]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张宪梅. 科技视界. 2013(03)
[3]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 杨帆. 企业经济. 2013(01)
[4]喀斯特地区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贵州省绥阳县为例[J]. 韩会庆,蔡广鹏,张凤太,郜红娟,朱健.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1)
[5]关于提高盘锦市提高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J]. 官宝久,刘玉,阚宝军. 国土资源. 2011(09)
[6]区位论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J]. 李和平,蒋文. 城市建筑. 2011(08)
[7]对地租理论的思考[J]. 邱蓉,代慧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8]试论新时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可行性措施[J]. 吴伟伟,雷国平,李宁. 商业经济. 2010(18)
[9]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 白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7)
[10]基于OSGI插件机制的县(市)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解决方案[J]. 聂宜民,杨锐,张会会,李志勇,车明亮. 中国土地科学. 2010(04)
博士论文
[1]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 袁中金.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福清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建明.福建农林大学 2012
[2]山东省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 孙源.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岳阳县荣家湾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 周冉.湖南大学 2012
[4]农安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邹麓.吉林大学 2009
[5]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障碍因素及相关问题研究[D]. 马小均.重庆大学 2008
[6]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 李洁.华中农业大学 2007
[7]城市土地市场供给机制研究[D]. 陈月红.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36231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2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3. 2. 2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福清市不断增加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一批高标准的文体场馆、公园、医院、学校相继建成。仅2012年一年,全市在文化体育设施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就超过2亿元,体育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圆满实现了“农家书屋”覆盖每一个行政村的目标。截至2012年底,全市拥有普通中学73所,
使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分解为不同的层次(见图3)。总目标层 目标层 指标层 分指数一中iJ用结构 *\选取2个元素I农用地 ……>1利用强度…?选取2个元素I- 一^?:丨—一入强度cd^^>1选取<1个元素j福措市 一I襄合I ?1选取2个儿m I5£士 丨一.1?志效益CJ-—选取2个元素I城頜土 I 1地集约利用A ^-r?1利用结构^ 1'…1选取3个元素 ?]利用强度Cy 1 ?!选取3个元秦:建设用 , 1=4 >地集约 —投入强度Cs !选取2个元素 —*]:综合效益Cg I — ...—选取3个元素]—?1:生态效益cj?!选取3个元素j图3福清市试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结构图4. 2.1总目标层总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即“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A) ”,这是本次评价分析的总目标,包含“农用地集约利用(Bi) ”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B2) ”两个目标元素。总目标层是在上一章节对土地利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等效益做出的综合评价。4. 2. 2目标层目标层设置有2个元素,分别是“农用地集约利用(Bi) ”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B2) ”,分别用于表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这两种小城镇主要用地类型的集约水平,包含有土地的利用结构(Ci、C6)、利用强度(C2、Cy)、投入强度(C3、Cs)、综合效益(C4、Cg)和生态效益(C5、C,o)五方面元素;4. 2. 3指标层在目标层的2个元素下各设置5个元素。(1)利用结构(C1、C6)土地利用结构能够反映出既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土地使用的总体格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式路线”如何延续——福建省福清市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 林胜. 中国土地. 2013(03)
[2]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张宪梅. 科技视界. 2013(03)
[3]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 杨帆. 企业经济. 2013(01)
[4]喀斯特地区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贵州省绥阳县为例[J]. 韩会庆,蔡广鹏,张凤太,郜红娟,朱健.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1)
[5]关于提高盘锦市提高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J]. 官宝久,刘玉,阚宝军. 国土资源. 2011(09)
[6]区位论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J]. 李和平,蒋文. 城市建筑. 2011(08)
[7]对地租理论的思考[J]. 邱蓉,代慧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8]试论新时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可行性措施[J]. 吴伟伟,雷国平,李宁. 商业经济. 2010(18)
[9]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 白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7)
[10]基于OSGI插件机制的县(市)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解决方案[J]. 聂宜民,杨锐,张会会,李志勇,车明亮. 中国土地科学. 2010(04)
博士论文
[1]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 袁中金.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福清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建明.福建农林大学 2012
[2]山东省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 孙源.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岳阳县荣家湾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 周冉.湖南大学 2012
[4]农安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邹麓.吉林大学 2009
[5]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障碍因素及相关问题研究[D]. 马小均.重庆大学 2008
[6]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 李洁.华中农业大学 2007
[7]城市土地市场供给机制研究[D]. 陈月红.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36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33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