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城市居住用地利用强度差异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5 13:28
2016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确定了发展目标,但京津冀三地融合程度低,地区差异明显。其中居住用地是商业、工业以及社会发展的轴心,通过调整城市居住用地,可以使京津冀地区城市居住用地形成一个科学的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本文针对京津冀三地城市居住用地利用强度差异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2006-2017年的城市居住用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衡量京津冀城市居住用地利用强度的指标体系,对比得出:京津地区城市居住用地建筑密度分别为28.68%和25.55%,低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城市内部居住用地效率有待提高;京津地区单位城市住宅投资额、单位基础设施投资额均高于河北;2006年至2015年间,河北平均城市居住用地扩展速度最快,为0.16%,天津0.03%,北京0.01%。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方法测算出京津冀城市居住用地利用强度的评价分值,分别为1.31、1与0.76,分值越大,利用强度越大,三地差距较明显。(2)采用ArcGIS对居住用地利用强度进行图像分析,并与新规划对比分析,在用地规模及结构方面,北京、天津的城市居住...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强度、快速的动态变化过程,在空间格局上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43]。这种特征京津冀地区表现是很突出的,行政割裂较为明显,河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滞后于北京、天津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天津人口高度聚集,人密度分别为 1311.1 人/平方公里和 1289.8 人/平方公里,均为河北省 393.4 人/平方里的 3 倍以上,而北京和天津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已基本饱和[40]。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扎实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因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个很重的因素就是人口的流动,回归到土地上,就是需要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的城市居住用地学的数据分析,了解京津冀各地城市居住用地的利用现状与特点,找出现目前三地城居住用地规划布局的弊端,通过与现阶段规划对比分析从而对实现京津冀城市居住用均衡发展提出对策建议。3.1.2 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现状
核心城市集中度用以衡量城市群的发展程度,数值越低说明城市群而可以看着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均衡,存在断层。市居住用地利用现状分析京城市居住用地市居住用地的数量分析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资源技术等条件优渥,对人口具力[39]。从 2006 年-2015 年,北京市城区人口由 1333 万人增长至 1877.7同时,人口增长带动住房需求,能够提高居住用地价格[28]。北京城市居年扩张,由 2006 年的 363.7 平方公里增长到 2015 年的 417.17 平方公里地面积增长了 12%。城市住宅投资也逐年增长。城市居住用地、城市建导致的是耕地和生态用地被侵占和减少,耕地数量由 2009 年的 340.8 万 2016 年的 324.5 万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安新区:激活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J]. 张菀航,高妍蕊. 中国发展观察. 2017(08)
[2]中国城市用地与人口规模分布时空动态比较——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 杨洋,李雅静,黄庆旭,黄聪. 地理研究. 2016(09)
[3]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J]. 左淑惠. 商. 2016(33)
[4]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J]. 刘芳,闫慧敏,刘纪远,肖向明,秦元伟. 地理学报. 2016(07)
[5]基于用地开发强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控制[J]. 王建国,张愚.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6(06)
[6]城市总体规划中居住用地的测算与校核[J]. 张璐. 小城镇建设. 2016(05)
[7]基于互联网房产数据的住宅容积率多尺度时空特征——以广州市为例[J]. 李少英,吴志峰,李碧莹,刘轶伦,陈晓越. 地理研究. 2016(04)
[8]城市住宅用地扩展演化空间质量评价——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J]. 李全,冯艺,郭燕燕,张彦南. 资源与产业. 2016(02)
[9]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分析与稳定性研究[J]. 孙云华,郭涛,崔希民.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2)
[10]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优化土地开发[J]. 张宇,赵雲泰. 中国土地. 2016(01)
硕士论文
[1]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D]. 闫永涛.北京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2201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强度、快速的动态变化过程,在空间格局上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43]。这种特征京津冀地区表现是很突出的,行政割裂较为明显,河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滞后于北京、天津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天津人口高度聚集,人密度分别为 1311.1 人/平方公里和 1289.8 人/平方公里,均为河北省 393.4 人/平方里的 3 倍以上,而北京和天津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已基本饱和[40]。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扎实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因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个很重的因素就是人口的流动,回归到土地上,就是需要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的城市居住用地学的数据分析,了解京津冀各地城市居住用地的利用现状与特点,找出现目前三地城居住用地规划布局的弊端,通过与现阶段规划对比分析从而对实现京津冀城市居住用均衡发展提出对策建议。3.1.2 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现状
核心城市集中度用以衡量城市群的发展程度,数值越低说明城市群而可以看着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均衡,存在断层。市居住用地利用现状分析京城市居住用地市居住用地的数量分析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资源技术等条件优渥,对人口具力[39]。从 2006 年-2015 年,北京市城区人口由 1333 万人增长至 1877.7同时,人口增长带动住房需求,能够提高居住用地价格[28]。北京城市居年扩张,由 2006 年的 363.7 平方公里增长到 2015 年的 417.17 平方公里地面积增长了 12%。城市住宅投资也逐年增长。城市居住用地、城市建导致的是耕地和生态用地被侵占和减少,耕地数量由 2009 年的 340.8 万 2016 年的 324.5 万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安新区:激活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J]. 张菀航,高妍蕊. 中国发展观察. 2017(08)
[2]中国城市用地与人口规模分布时空动态比较——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 杨洋,李雅静,黄庆旭,黄聪. 地理研究. 2016(09)
[3]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J]. 左淑惠. 商. 2016(33)
[4]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J]. 刘芳,闫慧敏,刘纪远,肖向明,秦元伟. 地理学报. 2016(07)
[5]基于用地开发强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控制[J]. 王建国,张愚.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6(06)
[6]城市总体规划中居住用地的测算与校核[J]. 张璐. 小城镇建设. 2016(05)
[7]基于互联网房产数据的住宅容积率多尺度时空特征——以广州市为例[J]. 李少英,吴志峰,李碧莹,刘轶伦,陈晓越. 地理研究. 2016(04)
[8]城市住宅用地扩展演化空间质量评价——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J]. 李全,冯艺,郭燕燕,张彦南. 资源与产业. 2016(02)
[9]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分析与稳定性研究[J]. 孙云华,郭涛,崔希民.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2)
[10]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优化土地开发[J]. 张宇,赵雲泰. 中国土地. 2016(01)
硕士论文
[1]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D]. 闫永涛.北京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2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36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