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品牌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发布时间:2021-09-03 19:43
  研究目标:考察2005~2019年中国品牌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利用Dagum按子群分解的基尼系数法对中国品牌发展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进行测算和分解,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其分布动态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品牌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区域内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中国品牌发展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不同区域间品牌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无论是全国还是四大区域层面,中国品牌发展的绝对差异都在逐渐加大,在品牌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伴随着空间非均衡程度的加剧。研究创新:测度了中国品牌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刻画了其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价值: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并从品牌角度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角。 

【文章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37(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品牌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主要年份全国层面品牌发展的核密度动态演进

品牌发展,核密度,年份,动态


如图3所示,中部地区主要年份品牌发展的核密度曲线同样表现为逐年向右侧移动的趋势,这反映了中部地区整体品牌价值的增长。2005~2019年核密度曲线均呈现单峰分布形态,峰值逐年降低,宽度不断加大,变化区间明显扩张。这表明在此期间内,中部地区品牌发展在各省份之间的绝对差异同样是不断扩大的。图3 主要年份中部地区品牌发展的核密度动态演进

曲线,品牌发展,核密度,年份


图2 主要年份东部地区品牌发展的核密度动态演进如图4所示,2005~2019年西部地区核密度曲线整体向右侧移动,变化区间不断扩大,这表明在观测期内,西部地区内部品牌发展的绝对差异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与2005年相比,2009年的核密度曲线与其几乎重合,主峰峰值略微有所上升,右侧侧峰峰值出现小幅上升和左移趋势。这表明相较于2005年,2009年西部地区内部品牌发展的绝对差异整体上有微弱的缩小趋势。之后,2013年、2017年、2019年核密度曲线逐年右移,主峰峰值不断下降,侧峰位置不断向右移动且逐渐趋于平缓,交点右侧的核密度曲线更加平缓。这表明,西部地区品牌发展的梯度效应逐渐弱化,但其内部品牌发展的绝对差异仍持续扩大,四川的品牌发展水平依然在很大程度上领先于西部其他地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服务业FDI分布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2005~2016[J]. 陈景华,王素素,陈敏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5)
[2]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 王谦,董艳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5)
[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动态演进[J]. 钟水映,李强谊,徐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7)
[4]中国五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2003~2013年[J]. 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7)
[5]品牌经济的理论重构及其演化形态研究——兼论中国发展品牌经济的思路[J]. 谢京辉.  上海经济研究. 2014(04)
[6]品牌分布形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 顾立汉,王兴元.  软科学. 2012(08)
[7]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基于2004-2011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的经验分析[J]. 刘华军,鲍振,杨骞.  财经研究. 2012(08)
[8]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与中国品牌500强数据的实证研究[J]. 刘华军,赵浩,杨骞.  经济评论. 2012(03)
[9]中国品牌的价值演化与价值分布研究[J]. 郭守亭,李佛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2)
[10]品牌价值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J]. 李兴江,张玉洁.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3381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381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