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10-16 15:39
  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蕴涵着赣鄱文化的众多信息,对其进行的研究有利于加深现代人对于传统的认识,同时也能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研究选取江西省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在详细考虑历史沿革,综合分析整体空间结构和深入挖掘空间要素的基础上,初探其空间形态特征。首先根据地理环境、经济景观、传统功能、整体空间布局等方面将江西历史文化名镇做出归类,总结其类别特征。其次对历史文化名镇进行GIS拓扑,使用空间句法对其形态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其空间要素街巷、建筑的空间形态进行细致探讨,并针对结果归纳影响空间形态的因素。最后总结前文的各项结论,并结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保护与开发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除安源镇属于依山型外,其余名镇均为傍水型或依山傍水型,且均属于经济发展型或经济欠发展型;按主要传统功能可分为文化型(上清镇、富田镇)、生产加工型(浒湾镇、石塘镇、永和镇、瑶里镇)、贸易集散型(河口镇)... 

【文章来源】: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相关概念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3.3 国内研究进展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方法
        1.4.5 数据来源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
    2.2 社会经济发展
    2.3 历史沿革
    2.4 历史文化名镇概况
    2.5 历史文化名镇分类
        2.5.1 地理环境分类
        2.5.2 经济景观分类
        2.5.3 传统功能分类
3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分析
    3.1 空间布局形态
        3.1.1 条带式布局
        3.1.2 放射式布局
        3.1.3 组团式布局
    3.2 空间形态构成
        3.2.1 构成要素
        3.2.2 构成模式
    3.3 空间句法分析
        3.3.1 连接值分析
        3.3.2 控制值分析
        3.3.3 深度值分析
        3.3.4 整合度分析
        3.3.5 可理解度分析
    3.4 小结
4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街巷空间形态
    4.1 街巷空间格局
        4.1.1 整体格局
        4.1.2 连接方式
    4.2 街巷空间界面
        4.2.1 底界面——道路
        4.2.2 侧界面——外墙
    4.3 街巷空间构成
        4.3.1 街道
        4.3.2 巷道
        4.3.3 街巷空间节点
    4.4 小结
5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建筑空间形态
    5.1 建筑总体概述
        5.1.1 建筑年代
        5.1.2 建筑结构
    5.2 建筑类型
        5.2.1 公共建筑
        5.2.2 商业建筑
        5.2.3 居住建筑
    5.3 建筑特征
    5.4 小结
6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6.1 自然因素
        6.1.1 地形因素
        6.1.2 水系因素
    6.2 历史因素
        6.2.1 历史人口迁移
        6.2.2 地域文化
    6.3 社会经济因素
        6.3.1 宗族因素
        6.3.2 水陆交通
        6.3.3 特色产业
        6.3.4 商业贸易
7 结论与对策
    7.1 保护现状分析
        7.1.1 物质资源损坏严重,传统文化面临消亡
        7.1.2 经济水平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匮乏
        7.1.3 传统功能丧失,镇区缺乏活力
        7.1.4 居民历史文化价值认识和保护不足
    7.2 保护与开发策略
        7.2.1 保护原则
        7.2.2 保护与发展对策
    7.3 结论与展望
        7.3.1 主要结论
        7.3.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行为分析的锦溪古镇菱塘湾段水系景观空间形态研究[J]. 付立婷,孙磊磊.  中国名城. 2018(02)
[2]景宁地区畲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解析[J]. 王在书,李超楠.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1)
[3]河北井陉与京西传统山地村落空间比较研究[J]. 梁晓旭,张宇翔.  规划师. 2016(S2)
[4]长治市荫城古镇聚落形态演变研究[J]. 谢佳佳,孔敬.  中外建筑. 2016(12)
[5]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增城地区为例[J]. 傅娟,黄铎.  南方建筑. 2016(04)
[6]基于“自下而上”城市设计途径的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广东高要黎槎村和蚬岗村为例[J]. 林岩,王建国.  建筑师. 2016(03)
[7]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分析——以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为例[J]. 陈帆,邹靖宇.  建筑与文化. 2016(03)
[8]基于空间句法的皖西地区滨水古镇空间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毛坦厂镇为例[J]. 顾大治,刘苗苗.  建筑与文化. 2015(12)
[9]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述评[J]. 张达,肖红,周宏伟.  规划师. 2015(S2)
[10]山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J]. 王晖,谢盟月.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0)

博士论文
[1]江右商帮兴衰研究(1368-1911)[D]. 张小健.华中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南京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 徐会.南京工业大学 2015
[2]从道教圣地到旅游胜地:宋至清龙虎山地方社会[D]. 董律.南昌大学 2013
[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 侯晓飞.天津商业大学 2011
[4]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D]. 何仲禹.清华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40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440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